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名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既是她个人及其团队沉潜往复、刻苦攻关的结果, 也是中国科学界多年来厚积薄发有以致之。当然我们还是会问,中国还有多少科研成果与屠呦呦相近的科学家?继屠呦呦之后,还有多少中国人有望登上诺贝尔领奖台?以当下中国科学界拥有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如果始终尊重科学家的创造力,保持学术自由与独立,健全学术规范,并有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中国科学界的前景将不可限量。媒体报道,屠呦呦至今没有取得过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这固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科研的厚度,另一方面也似乎意味着科学界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尚未尽善。
科学家有国籍,而科学没有国界。当中国人因为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斩获诺贝尔奖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更应铭记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并构成了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而屠呦呦的发现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受惠于此全球每年多达数百万人。荣誉属于屠呦呦,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文/何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