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2013年10月13日新华网北京电)
科技部长连用“愤怒”“痛心”“错愕”三个词表达对科研经费乱用的激愤,说明科技领域腐败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也难怪部长发怒,据中国科协调查:目前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万亿元左右,但用于科研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这是一笔让人惊悚的巨额资金。一些乱用科研经费的具体事例:2009年至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其中2011年发生532.3万元; 2010年至2012年,交通运输部在没有细化人员经费范围和标准的情况下,从其管理的543项科研项目的15.56亿元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陕西15所省属高校2007年至2009年29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列支家庭和个人电话费、私家车保险费和汽车油料费等38.38万元。可以说,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与科研沾边的专家学者、项目组成员、管理人员都在巧立名目占用科研经费,公家的、私人的、个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在科研经费里出,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而被占用于不科研的数目确实让小老百姓触目惊心。
其实,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国家和各省市都有相关制度规定,早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2]2号)。国家还陆续出台了各种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包括:资料费、国内调研差旅费、小型会议费、计算机使用费、印刷补助费、成果鉴定费、管理费(按项目经费的5%提取、但每个项目提取的管理费最多不得超过1000元),对项目经费的划拨、管理、监督也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但制度归制度,如何执行的,经费使用如何监督的,如何公开的,却没有给老百姓一个明白,制度成了一纸空文,科研项目成果最终就靠一纸论文或报告交差了事,钱花了,科研成果却对社会、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又接着申报,接着花钱,如此循环往复,科技主管部门就没有责任?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仅关系科研工作,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钱、国家的钱,每年1万亿的科研经费没出什么成果,却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界的蛀虫,比如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授意学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将1022万元科研经费占为己有。不光科技部长痛心,老百姓更心痛和愤怒。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专家学者等知识分子一旦动起了歪脑筋,腐败起来比官员更可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向被视为神圣、纯洁的殿堂,现在却被腐败病毒入侵,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不计名利的崇高形象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如果再不及时“查杀病毒”,后果会很严重。
据“新华视点”记者梳理的39份“问题科研经费”的年度审计报告,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造假也能过审批、不论证也可立项、没条件也得资金、未完成也过验收关……科研怪象很有特色,有关部门如何管理的,小老百姓需要一个说法。部长之怒发人深思,但一怒过后,小老百姓更希望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