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加快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产业兴。新时代人才要流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当前,面对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搞好人才建设意义重大。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应“多作为”。
多为人才扎根注“养料”。俗话说,根基牢则活力旺,基础坚则大厦固,人才队伍建设也不例外。针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复转军人及各专业相关人员,加大对他们的培训非常需要。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培养干部成长成才的育人标准,着力提升干部工作创新、解决棘手问题和抓工作落实等能力,狠抓培训帮带,为干部骨干“强筋壮骨”、“加钢淬火”。例如,可以每季度组织对人才队伍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讲评,每半年组织一次评比表彰,有效激发育人成才的活力和动力。同时,积极创新,拓宽培训内容,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开展培训测评,达到“学、测、评、改”的培训目标,满足党员干部各阶段成长需求,全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多为人才成长加“旺火”。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把草吃饱。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力。社会也通常以薪酬来衡量个人对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常常用来评价个人的能力、地位、业绩甚至发展前景等。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多为人才成长加“旺火”,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多为人才创造好的物质条件,给予住房、待遇、工作条件、子女配偶工作安排等政策倾斜,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打破人才使用的旧框框,要德才兼备而不求全责备,让人才资源在岗位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真正让踏踏实实工作的得到“实惠”,默默无闻奉献的尝到“甜头”。
多为人才起飞装“引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不是全才,怎样使每个人都成为人才?怎样做到人尽其才?怎样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就如俗语所言,天下本无庸人,都是用错了地方的天才。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多为人才起飞装“引擎”,要对能力素质强的党员干部重点培养,对工作能力一般的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坚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要把一个人的优势放在相应的岗位上。例如,某一项工作,别人做某项工作是受折磨,某些党员干部做那项工作却可能是享受。所以,组织部门要“人岗相适”,要尽最大努力让所有的干部都享受工作的乐趣。
(作者:陈晓龙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