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日前刊发《四川首次联动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工作》消息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各界对招聘公告翘首以盼。8月13日上午,四川组工网和市(州)有关网站正式发布了招聘公告,详细描述了分布在省、市、县、乡四级的79个岗位,最高年薪可达46万元。(四川在线 8月14日)
“年薪46万元”“考核优秀,聘期五年便可转为委任制公务员”一系列的优厚待遇显然成为了这次“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的鲜明标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聘不仅可以自主报名,还可通过组织部进行直接选聘,意在扩大选人范围,实现“优中选优”,加强边远贫困地区的队伍建设。可见,这次招聘在人才“引得进”上下了大工夫。
但人才不能只“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从这则新闻中可知,本次聘任制公务员安置点主要是凉山、甘孜、阿坝等偏远贫困区。“留得住”便面临着一个问题,工作地点贫困偏远,“物质苦”能否换来“心里甜”。
由新闻可知,此次报名是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中选用,故符合条件的均是知识分子或高科技人才。据统计,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年薪基本在30万元左右,若是企业进行人才引进,年薪可高达上百万元。由此,可得出结论,愿意来应聘此岗位的大多都是有满腔抱负与热血,可为脱贫攻坚无畏奉献的人。所以,物质条件艰苦往往不是问题,如何不让人才心态“失衡”才是关键。
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表现在布置工作难度与能力极为不符。最早于2012年达州便率先进行了“聘任制公务员”模式的探索,待遇也是十分优厚,但引起了不少舆论,一方面,一同工作的同事认为同样都是“打杂的”,为何工资差距如此之大,难道真是“本本”更管用?另一方面,被引进的人才心里也有了“疙瘩”,这干的事情大家都差不多,那我来应聘的意义是什么呢?俗话说:“力气得用在刀刃上”,人才的运用也要用在“刀刃上”,如何做到既不让“人才”失望,也要让工作卓有成效成为“留得住”的必要条件。
而平衡好人才进入体制内的心态问题,解决办法在于领导者的管理水平上,通俗的说,就是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工作,干得好的升得快,干的不好的适时淘汰。
一是了解要到位。此次招聘大方针是明确的,是为了发掘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为改善区域深度贫困落后面貌提供持续智力支持。但“智力支持”并不足以成为分配工作的理论支撑,故此,领导干部需在人才意愿、人才擅长领域进行深入了解,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工作自然卓有成效。二是监管要到位。严格意义上说,“聘任制公务员”在福利待遇方面比普通公务员优厚的多,一定程度上会存在“拿钱不办事”或自诩“人才”而不遵守制度规定等消极现象,因此日常监管严格化,把工作成效当做晋升或淘汰的理论依据,在制度上保证中心工作有力推进,真正实现“聘任制公务员”的招聘初衷。
(罗淇尹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