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妇“一人住进去,全家都‘解放’”的月子中心越来越受到青睐。不过,目前市场上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参考。另一方面,月子中心经营者也表示有痛点。据介绍,目前月子中心主管部门不明确,也没有强制的标准,准入门槛低,同时,为了获客,行业内出现了一些价格战的行为,这是导致服务以及品质参差不齐的原因。(8月21日《四川在线》)
眼下,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不少年轻夫妻开始准备或已经生育二孩。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带孩子便成了一个棘手问题。于是,不少年轻夫妻便把目光投向了月嫂。正是因为不少家庭对月嫂的迫切需求,便催生了月嫂市场的兴旺。
但由于月嫂“供不应求”,尤其是一些有经验,育儿知识丰富的金牌月嫂更是“一嫂难求”。于是,一些不法培训机构便把目光投放到了“月嫂培训”上。这些培训机构往往以“无需学历”“无需门槛”等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月嫂培训队伍中。有的培训三五天即“毕业”,更有甚者,有的竟然只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拿到相应的月嫂上岗证,而且这些证书竟然是正规的国家统一职业资格证书。
由于这些“零门槛”培训出来的“月嫂”,几乎对月嫂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在被雇佣期间,对新生儿的照料、通乳、月子餐、小儿推拿等方面,几乎处于“文盲”状态。甚至是一些所谓的“金牌月嫂”,也不过如此。对此,许多家庭对雇佣的月嫂很是不满。
因此,笔者以为,要规范“月嫂乱象”还需打“组合拳”。首先,监管要到位。工商、公安、人力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把好月嫂培训机构的审批关、准入关,防止一些不合法、不正规的月嫂培训机构混入其中。其次,打击要精准。对那些打着“培训”的幌子大赚昧心钱的无良培训机构,要实行精准打击,该严处的要严处,该取缔的要取缔,绝不姑息,绝不纵容,更不能听之任之。其三,要严把发证关。对那些只培训几天,或只收钱不培训的不法培训机构,要严把发证审核关,绝不能让其轻易地骗取正规的国家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对恶意伪造公章和伪造技能证书的不法行为,要给予严惩重罚。
同时,还需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要鼓励雇主积极大胆地对“假月嫂”进行检举揭发,并对举报人实行一定的经济奖励,让“假月嫂”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之无立足之地,从而倒逼“月嫂培训”机构切实履行培训职责。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到位,严把发证审核关,对无良培训机构实施精准打击,再辅以雇主的举报,形成联动机制,合力围剿,那么,就一定能有效地规范“月嫂乱象”,以维护正常、有序的月嫂市场。
(廖卫芳 浙江省开化县会计核算中心)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