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走访中,群众“满意度”会作为检验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准。其实,检验群众“满意度”,并不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而满意,其目的是为了让政策落实到每一位应该落实到的地方,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民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人民群众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如何依靠群众之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坚持开门搞活动”,一再告诫“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故此,走好群众路线的好传统不能丢,应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政府多做加法“惠”民生。
依靠群众路线要表达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有权利第一时间知晓最新惠民政策。政策发布不及时,让惠民政策成为“孤岛”“烟囱”,筑起与群众之间“城墙”。如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后来延伸到了非贫困户危房改造。及时让群众知晓新政策,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只要有困难,一样可以申请国家补助。这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降低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心理,同时也能提升群众满意度。乡镇公示栏和村、社区公示栏是群众了解政策、信息的重要途径。及时让群众知晓政策、政府的运转和村级财务情况,让群众看一看、议一议、监督监督,实现与群众政策“交流”的“零障碍”,才让他们有参与感和主人翁精神。让群众参与,归根到底是为了让政策真正得到落实,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
依靠群众路线要真落实。落实政策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让群众知晓政策的好,并得到实惠。而推动政策落实落地,需要依靠每一位群众发自内心的接受与认可。当前,所有的扶贫力量都在为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而努力奋斗。用心用情的真帮实扶、获得贫困户认可,是落实扶贫政策的唯一途径。只有与贫困户真正像一家人一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为他们出谋划策、加油把劲、同时为他们纾解困难、提振信心。贫困户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了,生活上富裕起来了,从思想和物质都实现了富裕,才会对脱贫攻坚政策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满意。真落实就是为群众办成事,办漂亮事,如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群众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没有“办成事”,就更要用热情的心,勤劳的嘴,勤快的腿,去找到合适的方法,为他们解开“心锁”,让政策真正落地落实。
依靠群众路线要践初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逐渐强起来。不管是集全社会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上下一心成功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还是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洪抢险救灾,都体现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困难越来越来勇敢而自信。据美国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达到95%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不改变,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停止,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强大拥护。
(文/贾渔梅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