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须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将脱贫攻坚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战场,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
要扭住“精准”重发力,找准精准扶贫“契合度”。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二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讲话中的高频词。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谋一局“精准棋”。当下,个别干部工作不够扎实,深入群众不够,存在惰性思维;个别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不“上心”,帮扶工作不认真、不细致。核准扶贫对象信息是精准扶贫的“先手棋”,要做到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逐户逐人建立档案,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要深入分析、明确靶向、有的放矢,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切”中“贫脉”、直击贫困“病灶”,做到精准扶。更要提高思想纯度,铆足干劲、久久为功,用真抓实干为精准扶贫注入源泉动力,避免浅尝辄止,偷懒耍滑,切实提升扶贫成效。
要突出政治引领,激发贫困群众“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脱贫攻坚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最真的民心工程,喊一喊、说一说、蜻蜓点水做一做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始终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脱贫成效才能经得起检验。扶贫先扶志,脱贫贵立志。在日常走访中要将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过程中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增强内生动力,确保扶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基础,整合扶贫、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原则精准组织开展产业发展、感恩教育、卫生健康、劳动维权等各方面的技能培训。
要探索长效机制,用好人才资源“助推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直过民族”、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中说道:“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首尾相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条件、重要基础和坚强保障。脱贫攻坚,人才为先,人才兴则乡村兴。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使得科技特派员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要整合县、乡干部、致富带头人、党员等人才资源,成立“科技党员先锋队”,用好党支部主题党日、院坝会,组织好政策宣讲、技术宣传,发动党员先行,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送农资、送政策、送技术“三送”服务。
(唐杰 贵州省镇远县委组织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