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每月伙食支出多少?”“6100多元。”“你们一共供养12名特困人员,按照你院日常生活购物单测算,平均每人每天吃2斤面和7两肉,一个老人有这么大食量吗?”近日,面对重庆市开州区委巡察组工作人员环环相扣的谈话,雪宝山镇某社区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刘中虎不得不承认从敬老院伙食费中“刮油”的事实。(9月23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做假账虚列开支,每月从敬老院伙食费中“刮油”,刘中虎这位基层干部中饱私囊,让原本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地方,变成其个人的腐败温床。这是典型的“微腐败”,损害的是老人们的切身利益,影响的是干群关系,破坏的是党的执政形象。见微知著,基层微腐败不可不惩,只有反腐倡廉“不漏沙子”,才能使基层干部队伍的“庭院干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而基层的微腐败就如细小的沙粒,倘若不留心,极有可能遗漏在不经意间。因此,加强权力监督不留死角,发现蛛丝马迹紧抓不放,揪出问题整治有力,是铲除基层“微腐败”的“实招”。以整治加强警示,以警示促进教育,以教育提升党性修养,规范权力运行,各级监管部门责无旁贷。
新闻中的刘中虎在老人伙食费中“刮油”,面对区委巡查组的调查,提前对敬老院人员“敲警钟”,不许说出实情,确实给监管部门设了一道“障眼法”。无独有偶,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林峰村村干部克扣贫困户程某耀爱人公益性岗位补贴,面对调查,村委会主任林某敏解释:“这么做是为了提高陈某芬的工作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沙子”,调查人员就得多留心眼,使出火眼金睛,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挖出事实真相,用铁的事实击碎其“狡辩”。像刘中虎以及克扣贫困户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村干部这样的基层违法行为,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每一粒“沙子”都无法“漏”掉。
当然,要实现反腐倡廉“不漏沙子”,就得在权力监督上下功夫。基层干部权力虽小,但事事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一不留神,国家政策补贴、惠民工程等民生事项就会因干部的思想错位大打折扣。因此,不妨常把政策讲一讲、晒一晒,“小事项”做到“大公开”,让“微权力”也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各级纪委监委各项基层督查当切忌轻视小线索,更不可搞形式,走过场。感到不寻常,就多来几句“怎么回事”;发现有苗头,就多下功夫“刨刨根”……不打人情牌、不记含糊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此外,对这些“沙子”的后续处理,也决不可“一查了之”、”一处了之“,而更应加强引导教育,使之去除污点,成为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四川省中江县继光镇铁佛村临时支部副书记陈森林原是另一个村的村文书,当年他套取农村低保金受党内警告处分,中江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其做好思想转化。随后,陈森林投身脱贫攻坚战场,严格要求自己,再次获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在引导违法违规人员重新成长的同时,还可运用好这些鲜活的“教材”,警示一批、教育一批、影响一批,使基层干部们把准思想“方向盘”,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管理与监督同步,查处与教育并行,坚决做到“不漏沙子”,才能使“庭院干净”气正风清,从而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在真真切切的“服务”中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陈利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