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年初上映的电影《夺冠》,在经历改名、撤档、再定档之后,于9月25日正式上映,三天票房累计超过1.7亿元,排片率一直占据近日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千个人心里面有一千个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每个观众的《夺冠》,都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我看到女排姑娘们团结之力量。提起女排姑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电影中老一辈女排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她们在训练时的场景,教练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练”。女排姑娘们手上扎了木刺,浑身是伤,除夕万家灯火时,她们还在球场“高速运转”。这种“魔鬼式”的训练不仅存在电影中的,也发生在现实中老一辈女排姑娘的身上。对于她们来说,加练、补课是常态,一个队员没完成,其他人都要跟着一起练。当时的我们没有其他国家将科技用于体育领域的实力,唯有更加努力的训练,不断挑战人体极限,才能突破对手对我们女排实力的预判。正是大家坚持着一起训练一起吃苦,齐心拧成一股绳,才能造就中国女排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印记。
我看到陪打教练默默无闻之奉献。影片中的陪练本是抱着完成组织任务的目的接触到中国女排团队,由借调50多天最后变为扎根于此,无怨无悔。他不是运动员也不是主教练,赛场上的聚光灯和媒体的摄像机不会对准他,出国比赛因名额有限,队伍里也没有他的姓名,但女排姑娘训练的每一分每一秒,他都陪伴着,激励着,与她们共同进退。中国女排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队员们的水平高、能力强,更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个陪练的默默奉献,让奋勇拼搏的姑娘们有了坚实的后盾。
我看到郎平扮演者巩俐“神还原”之沉淀。观看影片时最惊讶于郎平的扮演者巩俐仿佛将郎平本人至于荧幕之中。眼神笃定,动作潇洒,说话斩钉截铁,表达言简意赅,举手投足间,无一不还原了当年郎平的状态。为了角色真实,她在开拍之前曾花了不少时间去体验剧本里描述的生活,到女排训练场,仔细观察郎平的言行举止和神态,并将细节用笔记下,反复琢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中国女排的每一场胜利,都是靠着充分准备赢下来的。而三十年从业经历的演员巩俐告诉我们,厚重的积淀才能让作品能够一次次印证她的实力。
当我在看《夺冠》的时候,我在看中国女排几代人的血泪拼搏和坚持不懈,感叹于演员们诠释影片时所展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我收获了感动、振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菲旸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委组织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