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产经频道2020年10月05日16:43《打“暗语”卖“特供”?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严查》,给继续继续“专供”“特供”“卖当”者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一些奸商在饮料、白酒、啤酒、酱油、醋、月饼等标识内容产品上,变相使用“特供”“专供”标识等词语促销,企图“打擦边球”谋取暴利,坑害广大消费者。对于这种产品质量不达标,靠噱头赢利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再次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志商品专项行动。与之前不同之处,此次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在食品(酒类、饮料、保健食品)、瓷器、箱包等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
可以说,市场监管局体改以来,已经形成现代化执法体系,一些企图“专供”“特供”继续“卖当”者被查处概率很大。比如:一是各级一系列配套规定的相继出台,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后,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中,对网上违规处罚的短板问题得以破解。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联合执法、协同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在全社会营造了守法守信者畅行天下、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氛围。问责缺位问题,得到有效的根治。三是各地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常态化宣传,增强消费者维权的意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共治体系中,有效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因此,“专供”“特供”继续“卖当”者伸手必被逮住,执法机关决不姑息迁就,一律给予重罚。故劝“专供”“特供”继续“卖当”者戒,早日合法经营为好。
(张俊杰 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