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出于查办案件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等担心,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护短”“避丑”,想办法捂着、掖着。例如十九届中央巡视就发现华润集团等个别单位基层纪检机关对问题线索压案不查,四川省纪委监委也发现一些省管金融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存在压案不查、轻拿轻放等问题。还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靠凑数彰显作为。(新华网 10月9日)
上级纪检监察强制办案,本意是促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有效作为。但是,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碍于人情世故护短遮丑;有的热衷短视政绩压案不查、轻拿轻放;有的上纲上线、层层加码,拿百姓的婚丧嫁娶、村组干部的鸡毛蒜皮问题做文章,却不敢对敏感问题较真碰硬。如此避重就轻荒腔走板,使反腐工作有“欺软怕硬”倾向。
仔细观察,凑数反腐背后,除了个别纪检监察干部缺乏碰钉子精神外,更有鞭长莫及的无奈。基层是熟人社会,人情世故交叉堆积,个别掌权领导格局不高,工作上有短视政绩或人情世故考量,难免在某些利害关系问题上,授意压案不查、轻拿轻放,甚至遮丑护短。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任用,掌权领导有充分发言权,被捏住软肋的他们缺乏理直气壮处案的底气。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组织体系,使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处境尴尬,为处案“有失公允”背锅在所难免。
所以,凑数反腐背后更多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责权利混淆的无奈。解决这些问题,应效仿“三权分立”,限制好“塔尖上的权力”,采用异地办案、权利分离等方式,掌控好领导干部干预纪检监察办案的过程,设计好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力结构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垂直任用。只有确保上梁正下梁才能不歪,才能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心无旁骛大胆作为,依法依规执纪执法,使处案脱离短视政绩和人情世故,进一步提高反腐败的工作质量。
(萧秋林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农业农村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