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未来发展的蓝图,释放出农村发展的积极信号。
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新时期党的两大中心工作,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越来越少,但是剩下的贫困人口会越来越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地处深山偏远之地,交通不便、长期与外界交流少、发展基础差、生态脆弱,不适宜常规的产业开发等。
在2020全面进入小康的倒计时里,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贫困发生率逐渐降低,剩下的硬骨头就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困境与难题亟待解决。
集约化发展带动深度贫困地区抱团取暖。如果深度贫困区仍然只依靠单打独斗式的自我发展模式,打破贫困限制难度较大,但是,依靠集约化发展,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环境等综合,依托基层党组织或者村级合作社等平台抱团发展,转变小农经济的思想,深度贫困地区也可大有作为。
发展特色旅游带动深度贫困地区转变落后现状。现代社会节奏较快,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回归田园,感受乡村气息,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但是乡村旅游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大多是围绕农家乐衍生出的旅游产品。如果开发深度贫困地区,让更多的人可以静下来体验深度旅游的意义,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鼓励“农创”吸引人才回归。发展仍然离不开对人才的需要。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国家虽然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去,但是基层现实条件的不足,还是让不少青年望而却步。如果能够吸引人才回归农村、发展农村,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农村的变化也将耳目一新。人才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头羊和生力军,将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但是如何破局,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
(艾姝妤 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