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与一级大报群内评报以及与同事们合作业务稿件投出后,杂文会友,谈点业余学太极拳气功体会。
“献血后,需要休息一天,不要立刻运动。”昨天,医生再三叮嘱我。于是,我昨夜与今早都没练太极拳气功,而仅仅今早徒步城东,完成万步有约任务而已。
问题是从没做梦的我,昨夜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的大意是我去襄阳市区考试,一共四门课。前两门考的很好,等第三门半路遇见一个岔路,想走捷径,却误入深山。
等我发现走错路后,立刻返回遇见山沟一群练太极拳的拳友,我质询可否有出租车去襄阳。都说没有,一个开摩托车的拳友说他可以托我,问题无证件无法进入襄阳市。
无奈,继续徒步又遇见一个开电麻木的也是如此,属于无证驾驶。我都说:时间已经过了,干脆把我带到有出租车的地方。我去襄阳说说情况,补考算了。
等我早上,在城东徒步意识到这场梦,也许与昨夜全国一些武术太极老师们切磋有关。
可以说,无论本市太极气功等武术老师们,还是外地太极气功等武术老师们,对我这个新手,都很呵护。都晓得我敬业爱岗,上班属于“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问题是业余都担心我误入歧途。比如:昨夜,山西武术群,一位前辈特意发太极大师薛颠走邪道被枪毙的课件,也是变相暗示我学太极气功必须恪守法律法规,不可违法乱纪。
如今,通过二年多业余学竞赛套路太极拳,基本具备一点基本功。计划学传统太极拳时刻,都属于一个十字路,搞不好都会误入歧途。
考虑献血没投入训练,昨天启动对网自学《杨氏太极拳85式》(扎西大师弟子张炳立老师)《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正雷大师弟子张东武)课件项目。
前者,反复学习第一式 预备式;第二式 起势。后者,都是学习陈氏热身与 一、预备式 二、金刚捣锥 三、懒扎衣。可以说,这次决定不在走岔路,必须坚持学完后,苦练不停手。
气功,这一块计划学完《达摩先天十八手》后,立刻学习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课件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张广德教授的气功课件。也就是说,太极拳与气功都必须与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武术协会倡导的项目同步共振,不走邪道。
至于竞赛套路,本市太极圈子老师们教会我的《太极八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八法五步》《太极拳28式》《太极拳48式》还需要一一对着教科书打磨。
可以说,二年多业余学太极气功,一直没偏离轨道。通过学习也倍感本市太极老师们对我的呵护与关爱,都是我的好姊妹,好哥哥与姐姐们。
客观而言,教过我太极拳的老师们都是拔尖的教练,都各有风韵,技术特点都很鲜明。
“有福之人不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通过二年多学太极拳,我倍感算是一个有福气之人。因为本市所有拔尖教练都手把手教我竞赛套路,而且在任何一支队伍,都让我站在老师身后,足见对我的呵护与关照。
也就是说,我市唯独我一个人有这种待遇,上述几套竞赛套路,被全市太极拳拔尖老师们一一传授自己的绝活。
到底竞赛套路与传统太极拳有何不同,我也最有发言权。因为我苦练二年多都是竞赛套路,而且跟本市所有教竞赛太极拳老师都学过,还记笔记几十本。
比如:竞赛《太极拳24式》,经过本市所有老师修正与认真研读1979年高校专业武术系的教材竞赛《太极拳24式》,我意识到我细节还是没练到位。
看似竞赛套路与传统太极拳套路有分歧,甚至存在太极操的嫌疑。而事实上,都一样无非练法不同而已。比如:昨天,我反反复复对比上述竞赛套路与杨氏85式、陈氏新架一路,都第一式 预备式;第二式 起势以及传我太极本市所有老师们。结果,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大师们与优秀教练们课件区别,都在于一些微观细节上,大体路数都一样。”
假如整合我市所有教过我上述招式的太极老师们技术,再融入上述杨氏、陈氏课件打法,我体验过浑身舒坦至极。比如:第一位教我太极拳的是本市太极协会副会长樊文霜大姐,类似张东武陈氏热身课件,我跟她都学练过,包括前几个动作老架打法也比划过,再融入张东武课件新技术更完备一些。
与陈氏传统太极拳打法不同,扎西杨氏太极上述招式,恰好第二位本市太极协会副会长崔有枝大姐、第三位太极老师本市舞蹈协会领导杨双玉大姐也教过类似技术。再融入扎西大师弟子张炳立老师打法,也是让人耳目一新。
如何揉入杨氏与陈氏太极技术呢?恰好,我第三位太极老师温三姐(酷似杨家将女将),尤其我如今的太极拳老师本市武术健身协会副会长龚桂枝大姐也教过类似技术。也就说,想学好上述两套传统太极拳技术,离不开上述我这些老师们,任何一个技术都很关键。
不妨列举实例说明:杨氏85式,扎西大师弟子张炳立老师打法采取气功的“调身、调息、调心”,这方面杨双玉大姐是行家里手。因为她队伍一般老太太们几乎天天都在练健身气功。
队伍里年纪最大都90岁,练一辈子太极气功,论“调身、调息、调心”,绝对是学习的好老师。因为他们练的时间,比我看的都多。
当然,不同太极门派,宛如上述教过我与正在教我的太极拳老师们一样,不会一模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新手学习水的技术,像我们汉江水,遇到圆瓶子它外形都会跟着圆形,而遇到长方形瓶子又会跟着是长方形。
一旦功夫练到在哪个环境都与哪一个环境一个模式,都算练到家了。因为一个好的新手,也只有掌握不同老师技术,才会提升自己综合素养与功夫。比如:第一式 预备式,到底如何调节身形,几个老师与上述大师们课件一看,我立刻知道如何调整更科学。
先谈头,要不是学的老师多,我也不懂更细的一些环节,仅仅晓得: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问题是如何通过调整头形,达到“虚领顶劲”,而且还要呼吸自然?!到底意念去调动颈椎什么穴位,心里没底?!
类似从头到脚跟,如何调整外形,技术很多。至于“气沉丹田”如何到位,是猛然吸气在慢慢往肚子吞,还是其他也是一头雾水。等跟上述几个老师学习与看上述大师们课件,立刻明白如何操作了。
至于“尾闾中正”“含胸拔背”也如此。简单一个预备式都不容易练到位,更不谈其他动作。比如:如何通过手指达到松肩膀,到底松那个指头能让肩膀松下来?!
正是教我的老师多,这个一个细节,那个一个细节学下来,一个动作里面不少绝活才被我晓得。因此,上述老师们咋会不喜欢我,也只有我能写出她们技术绝活。
她们练法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她们的优点,她们的魅力,她们的德艺如何,也只有我最清楚。因为其他人没跟如此多的太极老师们学过,谈何公正评价她们。在我心目中,她们与上述太极大师们一样优秀,都是传播太极文化的好姊妹。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问题是太极气功,包括其他拳术,老师们再优秀,自己不去实践,不去内外兼修也不行。
说真话,我修行不够,学习太极气功等武术之路还很长,必须摒弃一些杂念,海纳百川,汲取所有老师们拳友们正能量才行。包括继续要研读中医、易学等古书,还要不断提升自己格局,如此才不会愧对上述教我的太极拳老师们与所有呵护关爱我的老师们、朋友们。
以上感悟,不妥处请予以包涵。
(张俊杰 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