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抓到了一只幼鹰,把它带回家,养在鸡笼。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媳闹和休息,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跟本没有飞翔的意愿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大山顶上,一把将它仍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说到“鹰”,我们自然联想到“搏击长空”、“遨游天宇”,亦即说,“鹰”是奋斗的象征,是高远志向的象征。是“鹰”,就必须在蓝天上飞翔:是“鱼”,就应当到大海中畅游,古语“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即是这样的道理。但是,故事中的这只“鹰”,在特殊的环境中就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了飞翔的勇气,从思想境界上来说,已经不是“鹰”了。从这个故事中,党员干部应该明白: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在顺境中不可消沉;要时刻践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形象;安乐窝中锻炼不出坚强的斗志,必须在挫折与磨砺中才能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只能在草丛中找几只虫子,或整天呆在笼子里等候别人施舍的普通的鸡,而应该时刻记住自己本来就是一只“鹰”,应该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当用百倍的勇气搏击长空,飞向更高更远的未来。我们的党员干部们,尤其是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一直和群众生活在一起,有的同志就把自己和普通群众混为一谈,缺乏政治站位,导致信仰动摇。之前就有媒体曾报道某支部书记还兼起了风水大师,已经连普通群众的觉悟都不如了。这样的消沉与蜕变,“鹰”之志向不复存在,还能“高飞”吗!
那只幼鹰,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只能在地上扑腾的鸡生活在一起,永远只有三件事,就是啄食、媳闹和休息,没有任何的烦恼与牵挂,可谓进入了非常不错的顺境。正是因为衣食无忧的日子,让鹰忘却了自己“鹰”的身份,于是意志消沉,颇有刘禅“此间乐,不思蜀也”的味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丰衣足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在时代的顺境中,党员干部更当牢记身份,绝对不能消沉了意志而随波逐流。
有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只“幼鹰”,由于在鸡群中丧失了斗志,就算后来羽翼丰满后,也没有飞翔的意愿了。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又是什么呢?人生之路又该怎样去走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给出了最高远的回答。无论是哪一级的党员干部,都应当在生活和工作中志存高远,尽职尽责,才不辜负共产党人服务于民的一颗“初心”,才能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坚定自己的意志,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让“鹰”主动放弃眼前的安乐生活去苦练飞翔,是不太可能的事。然而,一旦这样优越的环境失去了,面临困难甚至是生命危险的挑战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那只“鹰”被从山顶扔出去,面临的是深山沟壑,如果不飞,就只有粉身碎骨,于是“拼命地扑打翅膀”,终于飞起来了。即将进入“十四五”的广大党员干部们,前行路上也一定有许多“深山”与“沟壑”,“荆棘”与“丛林”,唯有牢记自己是一只“鹰”,才能战胜重重困难,在不断的砥砺中奋然而前行。
(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