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焦作一名语文教师公开举报学校职称评选不公平,引发关注。该女教师在短视频平台爆料称,学校在高级教师职称评选上存在不公平!当事人姚老师称,自己个人总分第2名落选了,而个人总分第16名的老师加上各种投票却成功晋级。姚老师称,已将此事向山阳区纪委监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反映。该老师表示,“学校领导告诉我,落选是因为我人际关系不好,群众不投票。”目前,山阳区教育局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并进入学校调查,后续调查结果将予以公布。(11月3日《新京报》)
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比人际关系”,此事引发热议,令人嘘嘘。若情况属实,那不得不发出质问,评职称到底是看实力,还是看人际关系呢?说起人际关系,很多人觉得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确实对教师行业以及教育系统的不公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比拼谁更圆滑,也不是给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为自己牟利的武器。
当事人姚老师称,学校教师的职称评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素质评分,第二部分是群众、评委、领导投票。自己在综合素质评分中排第2名,加上各种票数后落选,而在综合素质评分中第16名的老师却成功晋级,由此可见,“各种投票”是晋级的决定性因素。从制度设计来说,学校职称评选设置群众、评委、领导投票环节,有一定合理性,但该环节的评分占比应该远远低于教师综合素质评分。只有以教师综合素质评分而不是以领导投票为职称评选的主要标准,才能避免教师职称评选在事实上沦为“人际关系比拼”。
作为一线教师,更重要的应该是个人职业能力和教学反应,这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学生的成绩。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把孩子教育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左右逢源、很会讲人情世故的行政岗。如果不能保证一线教师职称评定的公平性,那么之前提出的提高一线教师薪资也将不会实质性落地,一线人才的积极性降低,还将会持续流失。
希望不要给教师职称赋予“关系”二字更深层的意义,当培育祖国花朵的教育变成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趋炎附势,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又如何让“园丁”们真正把心思放到教学上,如何让“花朵”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呢?如此生态下教育出的学生是无奈又可悲的。孩子们出了校门拼爹,进了校门拼班主任。这个“拼班主任”拼的不是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拼的是人际关系和拉帮结派,能在评委跟前多打招呼、多说好话的能力。希望这个社会中,还能有一块干净的地方,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懂得,一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希望教师队伍加强建设,以身示范,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在学校这一固定的教育场合,教书的能力才是第一要素,净化和规范教师职称评选,要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不能因为“搞人际关系”伤了教学骨干的心!
(王璇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