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治人者必先自治,律人者必先律己。作为领导干部,地位特殊、岗位重要,面对的考验十分复杂,受到的诱惑多种多样。俗话说:“木自腐而后虫生”,众多落马官员的蜕变过程,无一不是从律己不严、放松自我要求、放纵个人欲望开始的。修身律己,不仅是树旗帜,也是树榜样,营造的是一种风气、引导的是一种追求。
常说,君子为政之道当以修身为本。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坚持“先修身而后求能”,始终坚持修身律己。只有常怀修身律己之心,方能做到事前事后都能守住规矩、何时何地都能挡得住诱惑,才能不越“红线”,永葆政治本色。
严把从政底线。底线就是雷区,不可触碰。每位政府公职人员,多多少少都有或大或小的权力。例如,办理社保的同志有决定办理速度快慢的权力;项目审核的同志有决定审核是否能通过的权力。这时每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深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决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要坚持做政治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恪守政治规矩,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知是非、不妄为,防微杜渐,不断提升自己的从政修为,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勤听基层之声。基层无小事,基层稳则全局稳。现阶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摆在眼前,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做到后顾无忧,就得扎牢底盘,而这个底盘就是“基层”。基层群众的生活、文化、需求、期盼,既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而这就是要到基层取到的“真经”。因此,党员干部在生活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要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每年都有目的的组织专题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下单位、进农户,倾听民声,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只有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到基层认真搜集所闻、所见、所感,才能获取“真经”,练就一身“群众功夫”。
净化生活之圈。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参与什么样的圈子,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其“生活圈”和“社交圈”范围的选择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提高到关系自身能否廉洁从政、守住底线的高度来看待。因此,在生活中,要坚持谨慎交友,深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工作中,主动结交一些诤友、益友,可以时常学习讨教、增长智慧的朋友;结交基层职工之友,了解动态,促进发展;对家属严格要求,守好家庭廉洁堤防。只有做到是非之地不去,非分之禄不受,背景复杂、重利忘义的朋友不交,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时时处处以党性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真正做一名组织上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公仆。
(陈晓龙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