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居民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习惯,为推进群众自治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一是加强自我教育。基层社区可通过开展分块学习、定期集中学习、理论宣讲、送教上门等一系列措施,激发社区群众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坚持集中学与自我学相结合,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通,增强了自我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社区运行最广泛的模式,社区可通过多种形式完善对社区运行进行管理。如完善居民公约、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等等。利用“双报到”活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纷纷走进社区,参加活动,服务群众,打造“洁、美、优”社区。
三是加强自我服务。教育与管理最终的落脚点在服务。社区可通过多方联动,发挥其在提升多方主体参与能力、拓宽参与平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辖区内单位、居民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工作中,激发社区活力,实现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我调节、自我服务的良性互动。
(文/赖秀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委党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