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强组织保障。地方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基层党政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重点改革事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农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辖区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政策内容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提供参考依据。由地方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提供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参考标准。
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域移风易俗新风尚。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培育选树典型。进一步加大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相关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王梓哲 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