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兴,则乡村必兴”。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什么是乡村振兴、怎样振兴乡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并从六个方面作出重点部署。
一是高质量做好乡村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科学制定规划,打造美丽乡村。也有的地方由于没有制定规划,缺少科学指引,出现了村庄无序建设的现象。科学规划对于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抓紧抓好规划编制实施,有力有序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是发展之本、强村之基、富民之源。只有产业兴旺了,衣民才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增收,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当前,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产业振兴更成为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抓手。宜游则游,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避免盲目跟风、产业“扎堆”。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并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四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把握机遇、找准问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突出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美好,建设宜居宜业农民新家园。
六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重在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实现城乡治理的同步化、专业化、融合化,让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产力,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
(王觅 四川省遂宁河东新区发改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