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微细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来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一言以蔽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它上连“天线”,传播党的好声音;下接“地气”,时刻关注百姓的小事、急事、难事、烦心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用得好,用得对,就是好针。因此它时刻警醒我们,基层工作是党在群众中一切工作的基础,应做细做好做实。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22年贵州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革命”“改进作风建设、狠抓落实”部署要求,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驰而不息、真抓实干,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工作主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我们许多人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在基层一线无私的奉献,乡村振兴的光芒才会越来越亮。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干部确实是做到了驰而不息、真抓实干的,他们舍弃小家,为了大家,以村为家,继续发扬着脱贫攻坚的苦干实干加油干的优良作风和刻苦精神,誓把乡村变美丽。
但是,现在有一些地方干部却发出了在基层应酬太多,事情忙不过来的感慨。例如,有某偏远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反映,该村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人才流失严重,连最基本的村级事务都是几个年老的村干在顶着。老村干文化水平有限,许多报表、数据、请示、报告等需要用到网络电子传递的文件、通知,都是他一个人在做,忙得团团转;除此之外,还有上级检查,会议学习,打卡投票,也要应酬,占去了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确实苦不堪言。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和激励人才工作的机制,但都收效甚微,不是政策制定得超前,就是执行得不完美。于是有的地方又提出增加基层人手,减少单位工作量的做法,结果人是增加了一些,事情却反而更多了,新增的人员大都会被抽调去干其他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去了。
其实,上面的这些做法,只是找到了一部分原因,也都不失为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但是最后却没有取得实效,归根结底就是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什么是本?本就是正确,就是结合实际。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整顿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各抗日根据地很好的执行了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生产,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后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在这个时候,要尽快打败日本侵略者,根据当时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精兵简政就是最结合实际的政策。
今天,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全面胜利,聚焦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建设乡村振兴,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乡村振兴已进入了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改进作风建设的《要点》,就是最切合实际的政策。
首先,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把基层干部从繁冗的文件、会议中解脱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制定更符合基层实际的方案、制度,避免不合实际的文山会海,能够更好的谋划乡村未来;其次,减轻基层一线负担,不随意摊派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任务、不搞一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建设统一数据库等等,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用于本职工作,用心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最后,坚持监督问责与激励担当并重,能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让能者脱颖而出,让无为者受到监督,何愁基层不牢固、乡村不振兴?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潘宗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