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笔者认为,推进数字化战略,乡村应当立足自身功能定位,以建设“宜居乡村精品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村情、村务进行智能化掌握、智能化管理,开启“数字赋能智慧治村”新模式。
一、建立村务公开网络平台,打造“阳光乡村”。
引导乡村从线下宣传栏走向网络公开。各村将本村的组织建设、村情概况、特色特产、三务三资等信息如实在平台公开,实现阳光政务建设。
二、引进移动智能查询机,打造“便民乡村”。
引进卧式触摸一体机,通过一体机村民可以直观了解办事的流程、资料、时间、可否网上办理等信息,可以直接查询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路”的新愿景。
一体机同时上线“一卡通”查询系统,村民们通过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可分年度查询当年所领取的所有补贴的发放时间和金额,力争实现阳光监督,让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投放使用智能分类垃圾箱,打造“绿色乡村”。
投放智能垃圾箱,推行垃圾分类。每台智能垃圾分类箱都配有先进的数据采集终端。垃圾分类情况会实时上传到智慧平台的中控屏幕上。后台根据分类情况自动生成每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分,积分纳入乡风文明积分评比活动中,所有数据公正、公开,村民可以随时在手机端或电视端上查询到自家和其他人的积分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还能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垃圾箱状态。一旦出现垃圾箱满载、超重、超温,平台会自动提示报警。监控人员便会及时通知相对应的网格员前去查看、处理。村民们看到垃圾分类既有利于环保,还能享受福利,绝大部分能自觉地遵守规章。
四、建设“雪亮工程”,打造“平安乡村”。
“雪亮工程”是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能够对辖区各社进行动态管理,实时将辖区隐患排查、矛盾纠纷等上报指挥中心,可视化掌握现场动态,进一步提升可视化指挥能力,达到指挥调度“看图作战”,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控水平,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芝溪谷 艾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