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顶流明星考上国家话剧院编制在网络上持续引发热议,“小镇做题家”一词也引起了一众网友的共鸣。“小镇做题家”本是寒门学子的自嘲,客观上看,也是大多数为生活和未来而努力打拼着的普通人真实写照。衔玉而生,锦衣华食毕竟是极少数的,为了考上大学,为了碎银几两,为了找份稳定的工作,去努力刷题、勤奋搬砖、克服困难也是人生常态。他们没有躺平,而是努力奋斗,一直在路上,就算真的考不上编制,也值得被人尊重,不应该被嘲讽。
该事件重点有三。其一,明星是否有必要考虑选择入编;其二,明星入编是否经过正规途径进行招录并公示;其三,“小镇做题家”不应该成为贬义词,因为绝大多数人值得尊重。从明星入编到“小镇做题家”的舆论范围扩张,其本质是基层群众对不同人群入编发出的合理质疑。
“小镇做题家”本不是新兴词汇,成为热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这样的事件背景下,给努力学习考编的人群贴上一个带有阶级层面的标签,侮辱性便来了,问题也随之出现。事实上,在中国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与之相较的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称为“小镇”,正是有无数位“小镇做题家”的无闻奋斗,才使我们的社会繁荣富强。从天下无双的国之院士,到普普通通的一线岗位,哪里都有“小镇做题家”的身影。一个个平凡身影的汇聚,才有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
人人都有平等的质疑权利,正如那句老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异。这次事件之所以热度持久不下,其原因实则是契合了诸多社会热点,击中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标签一旦贴好,不怀善意的言论纷纷发表于网络,刺痛了无数正在努力的考公、考编人的内心。原本的自嘲变成了恶意嘲讽,便形成了撕裂和对比。问题不在于“小镇”也不在“做题家”,究其原因我们还是要坚定地维护真理——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长为有价值的人。
(马爽 三穗县良上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