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并连续数日登上黄金时段收视榜榜首。这部以当代贵州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拍摄的电视剧,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全国广大观众对其情有独钟,好评连连?我想,这应该是在今天普遍追求经济价值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高山清渠》这部电视剧就像一渠清泉,穿过心门绝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这是一部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事迹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反应了黄大发为了解决村民们千百年来缺水的大问题,带领村民们花了36年的时间,用最简陋的工具,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在悬崖峭壁上凿修出一条近10公里的“生命渠”、“致富渠”,奔向幸福路的脱贫致富故事。
36年只为修一条水渠,这不是童话,而是共产党员黄大发为践行初心使命和修通生命渠的实话、实做、实干。
《高山清渠》以电视连续剧的方式,再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求水、找水、引水,最后引出一套生命渠、致富渠的艰苦奋斗故事。从已播出的十几集来看,《高山清渠》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紧扣人心。它紧紧抓住了人们对那时候山区贫穷生活的回望,对不能走出大山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的探究心理。
电视剧中的黄大发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终于打通了“生命渠”,引来“致富泉”,走向了小康生活。现实中的黄大发就像愚公,就像大禹,有着中国农民的淳朴诚实,又有共产党员的智慧实干,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修出一条用鲜血染就的清渠。
要想富,先修渠。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原是一个典型的贵州贫困山区。柴米油盐,吃水为大。困厄在草王坝村村民头上的最大难题就是缺水,为改善山区群众的用水难题,黄大发产生了从村外修一条引水渠进入村里来的想法并付诸实际行动。起初,修水渠并不顺利,缺钱、缺人、缺技术,交通不便,讽言刺语,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时的摆在面前,阻挡着这条水渠的修建。最让人绝望的是,这条水渠要经过生命的禁区——穿过3段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
面对困难,共产党员黄大发没有被困难打到,而是发出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铿锵誓言。
修渠难,难如上青天。记得笔者黔东南家乡也有一条水渠,长度和难度也与草王坝村的水渠类似,所幸这条水渠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是以承包的形式修建,最后跨过1座桥梁,穿过2个隧道,绕过10多座大山,全程长10公里有余,投入劳力上万人,历时3年有余方才修成。而黄大发在外无援助,内缺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硬是在绝壁岩石上开凿出一条近10公里的活水渠。这种精神,已可以与青天齐比高了。
人们常说,做成一件事情容易,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却难。纵观黄大发的毕生事迹,其一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思想,就是当代中国人民的英雄,如一渠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这样一个伟大的命题。
(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潘宗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