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应该说已众人皆知,根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饮酒驾车,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
究其酒驾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自以为没有醉。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者都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就是喝了酒,在遇上突发的事情时,也能从容应对和处理。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迟钝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等出了车祸,悔之晚矣。
二是自以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同样是山东省的一项数据表明:1年以下驾龄的很少酒后驾车,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在5到20年的司机身上。岂不知,酒精入体之后,它并不认得你有几年驾龄。而事故却恰好会因为驾龄高、自持高,从而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发。
三是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节日之前,觉得“交警也要过节“,认为过节相关检查就会少,于是借着酒劲儿开车上路。这种心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检查酒驾、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其实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驾的目的是保护他人和驾驶员本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社会秩序。有交警检查,司机要做到不酒驾,就算没有交警查,不酒驾也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尊重生命的主动意识。
还是那句话: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无论从法律、经济,还是家庭的角度,酒后驾驶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承受的。酒后驾车还会使人的判断力和控制能力下降,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做出正确反应,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请勿酒后驾车!
如果预知饭局可能要喝酒,还是选择公共交通或者打车、代驾为好;总之,安全第一,切不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八弓镇 戴家豪)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