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回顾党的发展进程,正是无数似焦裕禄这般奉献自我的仁人志士、前辈先烈,为万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换来新时代的复兴中国。吾侪青年人更应当将焦裕禄精神赓续,传承研精致思的求实作风、为公舍己的公仆情怀、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廉洁奉公的道德节操,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只要钻进去,外行也能变内行”
焦裕禄在学生时期,就怀揣着踔厉奋发,笃行不息的求知精神,这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储备与世界认知,为他之后研精致思的求实作风和拓展创新的工作思路打下了基础。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九年工作岁月中,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成了行家里手,他坚信即使搞工业是个沉重的担子,共产党人也一定能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他不迷信苏联专家,坚持独立思考,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靠着“馒头、水、长板凳”,连续工作50多天没有回家,最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结束了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身子沉在基层第一线。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内涝、风沙、盐碱地,压在兰考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也同样沉甸甸地压在了前来兰考上任的焦裕禄的心里。面对衣衫褴褛等着去外地逃荒的农民们,他的心中为没能带领兰考县36万群众战胜灾荒、安居乐业感到羞耻和痛心。于是在短短470余个日夜中,他带领兰考的群众在沙丘上栽树;涝洼窝里栽苇、种蒲、养鱼;把治碱地变“白”为“青”。在瓢泼大雨或是漫天飞雪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践行他的承诺,“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即使在他与肝病对抗时,也不忘兰考,不忘这阻碍群众安居乐业的沙丘,甚至要求死后也埋在兰考,“兰考根治三害日,家祭勿忘告焦翁”。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这是他对组织的誓言,也彰显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解决兰考的生态问题,他落实调研,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他植根土地,靠舌头尝分辨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骚又苦的是马尿碱,令一辈子耕种的老农都佩服不已;他不舍昼夜,一把旧旧的藤椅因为肝疼需要抵住才能缓解,藤椅右侧竟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篇焦裕禄同志没有来得及写完的文章,由兰考一代代党员干部群众继承焦裕禄同志的遗志,在兰考这片土地上继续续写着。五年前,焦裕禄同志的夙愿终了,兰考正式宣布脱贫并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多给群众拍些照片,这对他们是鼓舞”
在兰考的一年多日子里,焦裕禄同志却只留下了四张照片,其中三张都是偷拍的。当记者想要给他拍照时,他说:“下乡让你带相机,是让你多给群众拍些照片,这对他们是鼓舞,又很有意义!”。“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把镜头留给农民,把幕后留给自己,默默奉献。他不仅严格律己,对家人也同样高要求,严实家风、抓紧作风,发挥关键少数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为其他领导干部树好一面旗帜。“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而焦裕禄精神即使跨越时空,也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如今,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贯彻于心,用实干来弹奏为国为民的人生之歌,将焦裕禄精神赓续在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心与行中。
(回马镇 倪天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