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深化重点领域反腐败工作,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努力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三不腐”思想道德防线。
党员干部要牢记第一底线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永葆本色。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为政之要、为官之要,是品德之基。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保持清醒、牢记宗旨、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才能有为党为人民工作的资格,才能有施展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诗经》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人为官处事,要有准则,要有底线,不能打破,一次也不行。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沟壑易填,人心难满。”守住清廉底色,既要靠他律,也要靠自律。《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也是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清正廉洁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为官做人干事的第一底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清正廉洁被视之“国之四维”,而且被视为“仕者之德”,一旦破“廉”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物欲横流面前,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分之念,秉持“知行合一”,把岗位当平台,把工作当追求,在重大价值取向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重大考验面前要旗帜鲜明,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永葆政治本色。
行百里者半九十,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要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让那些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直至不犯,让一些滋生的新问题难以蔓延,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如果严的主基调稍有放松,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压倒性胜利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探索“三不腐”贯通融合的有效载体、具体办法,坚持办案、整改、治理一体贯通,扎实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好“四种形态”,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等“后半篇文章”,着力“三不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显现,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
(周俊)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