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次大提速之后,铁路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发展之迅速,可能连铁路自己的高层都没有预料到。由于一个个目标的超前完成,导致既有发展目标大幅提前,进而带来的发展周期的大幅缩短,让还没跟上前进步伐的管理模式甚是尴尬。所谓生产力提高倒逼管理组织模式提升,在铁路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多专业合并
所谓多专业合并,就是指原有的车、机、工、电、供、辆以及通信、维修等打破专业限制进行合并。这不是简单地拍脑袋决定,是有生产技术条件已经逐步达到合并要求的基础条件才可以进行的,建国之初,我们仿照苏联模式,将铁路的各专业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然后再通过统一的调度和计划,分工合作。但这都是基于原有设备集成度不高,严重依赖人工作业的基础条件之上的。目前,随着综合调度、综合运维等系统和技术引入铁路生产,专业之间的联通更为紧密。
给大家简单地做一个比喻,以前工务、电务、机车、车辆,是各扫门前雪来保障运输安全,各自扫雪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两家的边界地区,会成为“三不管”地带,扯皮的事多,影响效率和安全。现在由于大家的设备都连接在一块,并且可以通过任何一家的设备访问、甚至操作另一家的设备。那么,现在我就没必要各自扫雪了,采用扫雪车扫有门口的雪,边界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家不要小瞧这个边界问题。近些年由于各个专业的配合问题而导致铁路事故的例子不在少数,所以看似不起眼的边界问题,会是以后铁路的革命性变革。
当然专业合并的另外一个基础,就是专业操控的简洁化技术提升。从生产指挥,到施工维修,大量民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操作界面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以前是继电器设备,大家生活中,看到过几个继电器,专业设备和民用设备的壁垒还是存在的。但是现在呢,计算机联锁大面积替代继电器联锁,会操作电脑已经准备成为生活必备技能(我知道,这里肯定有些老员工会说自己不会操作,但是没办法,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以后铁路的入路门槛不会再低了)。所以,以后基本专业之间会从壁垒高筑到互联互通方向发展。这是以后专业合并的人才基础。
生产单元合并
专业合并必然会带来生产单元的合并,一方面,专业之间的界限模糊,会直接导致不同专业所属管理单位的合并,工务部、电务部、车辆部等以及各专业站段都会逐渐合并。这不是无迹可寻,大家可以看到的是近些年搞的综合维修段将工务、维管等合并例子,就是探索,以后这种合并会逐渐推广。比如株洲西站就是将,车站,房建,工务,电务,供电等集中一起管理,几个部门负责人在一起开会,分工,互相配合,大家不要不相信,想想分局撤销的故事,撤销前,多少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还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有些事,高层掌握的信息和考虑的方面,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另外,除了专业合并带来的各专业单位的合并外,技术提升也会带来管理范围的扩大。最简答的例子就是,现在各个车务段的合并,很多小的车务段合并成为大的车务段是现在各个路局改革的趋势。以前由于调度和通信系统,以及交通的不发达,只能划小管理单位去管理,现在这些问题解决后,大区域的管理就可以实现了,既能减员,又能减少边界问题,所以这也是生产单元合并的另外一个原因。
高层网状管理和基层垂直管理
所谓高层网状管理,及时生产信息和数据会在高层进行横向传播,高层之间和生产协作会越来越多。相信大家有的体会就是现在,路局动不动就要下边报东西,其实,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信息都在高层之间进行意见交换,他们形成统一的生产意见,然后再下发到基层。现在还不完善的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没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才导致了路局一直去跟站段要信息报送,而不是从信息系统中获得,但是随着以后信息系统的完善和采集的数据的准确性的提升,这种问题会慢慢解决。以后不仅路局站段两级这样,国铁集团和路局间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如果有在路局工作同志,会感觉到,现在路局的生产管理权限越来越小,所以,以后高层的网状管理会越来越明显。
和高层网状管理对应的是基层的处置管理,所谓垂直管理,就是基层,尤其是各专业站段(当然会随着专业站段合并,重新划分专业站段的含义)会直接接受上一层级的生产管理,横向与其他专业站段的信息交流会越来越少,很多工作也不再需要基层站段间进行沟通协调。
最后,我讲一下高层网状管理和基层处置管理的形成原因和益处。原因是现在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和设备提升,带来了生产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精细化,以前的生产数据需要一层一层去整理,高层没有能力处理大量的生产数据,他只能要一层一层处理后的精简数据,但是现在随着铁路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处理全路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真实且全面,所以更能体现一线生产。还有就是数据的精细化程度提高,以前站段某个职工生产作业状态是什么样,可能站段长都不了解,只有工班长才清楚,但是随着以后信息手段的增加,会建立职工的全过程作业档案,职工的作业状态一目了然。这里大家应该有感觉,目前长沙南站推行的“五星、四星客运员”评比就是这样,站长知道每位职工的工作状态,也清楚每个站的发生客流量,心里也就知道车站的基本情况,当客流增加时哪些职工可以派去更需要的地方,随时补充解决问题。
这种管理改革的益处就是高层能够精准掌握生产状态,能够更为精准地实施生产策略。二是这样基层只需要进行生产执行和管理监督就可以,不用大面积自主制定政策。实践来看,基层制定的政策往往水平不高,漏洞多。近些年由于土政策,土办法导致的事故已经数不胜数了。这样既减轻了基层管理压力,又提高基层管理水水平。
当然,管理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的方面也还有很多,要想取得成功,必然是需要一套改革的组合拳。
(蒋征宇 广铁局长沙南站株洲西站)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