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政治标准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始终突出政治过关,做实做优政治素质考察。但政治素质具有抽象性、隐蔽性的特点,较难量化,实际考察评价起来就不易把握,很难通过一时的外在表现、单一的干部档案等记录精准研判。所以在干部日常考察工作中,针对干部日常表现和内在特点,全方位、立体式对干部的忠诚、定力、担当、能力和自律进行考察,真正选好用好德才兼备的干部。
细化考察内容,让政治素质考察由虚转实。量化民主测评内容,将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防范政治风险等相对抽象的概念,具象为容易理解、看得见、可衡量的标准。细化考察问题,在考察过程中,通过谈心谈话、延伸考察、实地走访等形式,走进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观察群众对干部的态度,分析政治表现;开展专项考核,深入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一线工作了解干部在关键时刻的立场、态度和表现,结合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全程收录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实绩、负面清单等内容,用事实、事例佐证评价干部政治素质、担当精神和干事本领。
全面考察干部,关注部门间联动评表现。坚持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注重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采取“定岗+定人+定责+定期”方式,相关单位分别明确“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干部监督信息收集与报送。加强与纪检、巡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动,建立干部管理监督“负面信息库”,及时收集整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奖惩情况等,综合形成干部政治素质“数据档案”。突出结果运用导向,凡是干部提拔交流、晋升职级或调动退休,必核查干部监督信息,如有影响使用情形的坚决不启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直接“一票否决”。
压责与问责齐抓,增加考察干部严度。坚持全过程、各环节压实责任,对重要岗位动议人选,做到“两个提前”,组织推荐实行政治鉴定、廉洁鉴定“双鉴定”制度,且注重把结果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干部管理监督的第一准则,对政治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小姚同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