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龙华村立足早春枇杷特色产业,坚持“党建+人才+产业”发展模式,激活人才“引擎”,厚植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沃土,走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9月27日《四川组工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绝非一日之功,要壮大建强人才队伍,当围绕“五个振兴”,念好选、引、留、育、借、用、强“七字经”,寻求良方治愈当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饥渴症”。
念好“选”字经,选贤任能,选出乡村振兴“领头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要坚持“五湖四海”“八仙过海”“刀山火海”的选人原则,从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党员等群体中选出有理想、肯担当、本领强、会担当、作风硬、敢担当的乡土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组建起一支领头小队。
念好“引”字经,引凤还巢,引来返乡创业“新热潮”。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带头人计划,积极开展面向返乡、下乡人员的政策咨询、信息推送、项目讲解、科技推广等服务,畅通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配套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配合打好“乡情牌”,一方面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一方面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推动先进经验、技术及资金向基层一线流动。
念好“留”字经,固巢留凤,留住人才扎根“建功梦”。人才留得住,才有希望能致富。目前,农村普遍留下的是“夕阳红”“娘子军”群体,青壮年极少。基层人才流失严重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归根结底是待遇得不到切实地提高,缺乏晋升机会。只有舒适的巢穴才能引来金凤凰,要迅速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完善鼓励、任用、提拔机制。努力为人才成长制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切实做到“有诺必兑”的良好政策环境,让更多来到基层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为乡村发展建功立业。
念好“育”字经,育苗纳新,育出乡土人才“金种子”。为长远计,教育为先。人才的教育培养是持续性的,要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体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严把政治标准,拓宽选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扎实推进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培育出“有干劲、会干事、干成事”,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自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着重培育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搏击的各种乡村创业之星和技术能手,让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成长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念好“借”字经,借智借脑,借进乡村振兴“智囊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成果累累,是乡村振兴的智慧之源、科学之源、技术之源、人才之源。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单纯依靠乡村本土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需要借助高等院校、科研人才、专家学者等“外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建言献策,引导本土人才“内脑”拓宽发展振兴思路,将智慧、知识、技术推广应用到乡村发展中去,从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财富和技术资本,实现村民“脑袋富”和“口袋富”。
念好“用”字经,知人善用,用出德能贤才“真本领”。不同人才各有所长,要针对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组成成分,科学有计划的精心选用各类专业化人才,避免出现“大材小用”的现象,做到“发现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不仅要把人才“找出来”“请回来”,更要“用起来”,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选拔最能够发挥岗位职能的优秀人才担任要职,鼓励他们放手干、大胆做,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有施展空间,有改进提升空间。
念好“强”字经,强技提能,强出人才队伍“高素质”。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在强素质上下功夫。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培养计划,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利用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大规模组织乡土人才通过学历提升、技能指导、实战训练等方式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土专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骨干作用,鼓励在农村大胆实践,从而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显身手。
(江油市小溪坝初级中学校 何军)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