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党中央对中国青年的殷切寄语掷地有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勇挑重担、勇斗风险、勇克难关,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奋斗,就要跳出“舒适圈”,让“身体和灵魂”永在路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离开了“舒适圈”,就意味着面对人生的“暴风骤雨”,只有走出一条“吃得苦中苦”的披荆斩棘之路,才能“拨云见日”成为堪当重任的“人中人”。广大青年要能够吃苦,只有经受住“若非-番寒彻骨”的苦难和磨砺,才能在面对机遇时感受到“闻得梅花扑鼻香”的喜悦和收获。要善于吃苦,从吃苦中发现和总结,善使巧劲,以“四两拨千斤”的从容方式面对和解决实际困难。要甘于清苦,“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年人不要将年轻当做“夜夜笙歌”的资本,要将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可能的人生中去,争做骨干、勇当表率,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真正在实干中创造青春的价值。
奋斗,就要壮大”朋友圈”,给“初心和梦想”铆足干劲,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君子忌苟名,择友如求师。”,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团队作战、集体作战必不可少。“朋友愈多,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将个人成长之“小我”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大我”,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肝胆相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饱满的干劲和昂扬的斗志擦亮“青春底色”。所谓“时势造英雄”,面对疫情,面对洪涝,广大青年应顺应“时势”,铆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困境中迎难“逆行”,于平凡中造就“平凡英雄”,将初心和梦想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书写出奋进的人生,绽放出青春的色彩。
奋斗,就要力绘”幸福圈”,为“诗篇和远方”接上地气,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从古自今,无论是“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还是延安窑洞的秉烛达旦,理想信念绝不是“诗情画意”的空谈,而是立足于实际的一步一个脚印。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要乐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做群众信得过的事,多沾群众乐于接受的“土气”,到岗位一线,在接地气中体会敬业与艰辛……积土成山、涓流聚海。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青春的“精神名片”,积极发挥年轻人思维活、视野阔的优势,为民办实事,多添带动干事创业的“生气”。要心怀包容、常怀感恩,与群众打成一片,多些贴近群众情感的“烟火气”。要让“诗和远方”在“地气”中生根发芽,结出“为民服务、奉献祖国”的果实。
(遂宁市大英县融媒体中心 刘泆)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