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很多关于湿地美景的宣传报道:五颜六色的野生花草争奇斗艳,给湿地穿上了最漂亮的衣裳。……夕阳西下,广袤的湿地笼罩在一片金色中,天光云影,又是一番别有滋味的景象。……碧水蜿蜒、芳草萋萋、飞鸟成群、鱼翔浅底,构成了一幅秀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图,三两游人泛舟河漾,尽享湿地生态之美。……确实,这些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心生向往。但仔细一看,这些湿地美景要不来自国家自然保护区,要不就是来自城市周围的湿地公园,很少有来自农村的自然湿地。
何为湿地?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域,在海滩其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在陆地是永久性或间歇性被浅水淹没的土地,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底泥含水率超过30%,因此季节或年际水深变化较大,变化幅度超过30%的水域,如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滩涂、稻田或其他积水地带。湿地保护主要有一下几重意义:一是能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二是能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三是能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它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湿地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当然应该保护了。湿地美景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湿地公园所特有。30年前,我们在农村都能看到这样的图画:稻田的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田螺、蚌壳、小虫子都一览无遗,野鸭成群,白鹭安详站在水牛背上;哪怕是冬天,农民也是蓄好满满的一田水,以备来年的耕种,因此每个村都“囤水田”这一名称。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很多的稻田荒芜,水田变成了干田,谈何湿地。近些年,国家在农村投入很多:改田改土、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补偿。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没有得以提高,导致种地的人仍然偏少,更没有谁会去保护稻田湿地了。
目前,全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而稻田就占有3800万公顷,可见保护稻田湿地在保护湿地工作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因此,湿地保护应该从农村抓起。(周毅 安居区分水初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