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则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传承精神力量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化自信需要传承。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唐诗宋词万花齐放再到宋明理学无穷魅力,从唐诗宋词韵律琅琅到现代散文诗歌意境深邃;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拳拳爱国之心、“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勃勃壮志雄心到“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恬恬怡然雅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切切求知决心…五千年来的中华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前瞻性与适应性,继而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重孕育出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丰富滋养,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
文化自信需要创新。从让珍贵文化宝藏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敦煌博物馆,到实现百年前革命仁人志士跨越时空与我们进行对话的《长征》,再到以商业为辅与当地历史文化巧妙结合的西安大唐不夜城;从全球首例可以“走”出去做展览的云冈石窟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的寓教于乐、寓文于娱,再到《只此青绿》《舞千年》的火爆出圈。在这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用活各种新媒体,创新理念、手段和方式,加强可视化、形象化、多维化的前沿性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线上线下、台前幕后都“各显神通”,多元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能量,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展现新力量,讲深讲透历史文化背后的主题主线,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学习中华文化,保证中华文化的自信之灯长明。
文化自信需要发扬。在新时代文化传播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阐释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展现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鲜明道义形象。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竞争力的核心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阵的有力武器,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万昌芬)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