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黄沙始到金”,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党员干部要致敬朱治国,致敬他的责任与担当,要勇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将“奉献”印刻在每一寸足迹之中。
用双脚丈量土地,做人民的“勤务兵”。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不忘“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截至离世前,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一张被标记村名的地图,记录了他的足迹,也见证了他的坚守。“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党员干部要知道自己虽然是涓涓细流中的一支,要致敬朱治国能够下沉基层,用双脚丈量土地的精神品质,让青春的汗水落入基层的土地,能够开花结果,能够擦亮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名片。
用双眼看见民情,做人民的“勤务兵”。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当致敬朱治国,学习他“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品质,要以人民需求为工作的目标,做有担当的好干部。
用身心诠释廉洁,做人民的“勤务兵”。工作生活中,他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洁身自好“零污染”,2004年底朱治国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亲自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党员干部要致敬朱治国,学习他一身清廉无私服务的忠贞品质,他坚守身为公务员的本分,将自己的一片真心都印刻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以一身清廉的气质对标人民满意,成为服务为民的典范。
(蔡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