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作了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主题的报告。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第一个百年历尽艰辛,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诗经·大雅》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一方面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勤耕细作、丰衣足食的朴素追求,另一方面蕴含了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希望达到的社会治理境界。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让人民摆脱绝对贫困,那些所谓的封建社会“盛世”,也从未真正让人民丰衣足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映照出千百年来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从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改革开放之初,“小康”这一极具中华传统智慧的概念被引用,创造性地描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蓝图和发展战略,从而使“小康”一词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积累了重要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安全保证。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内涵的逐步发展、日趋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历尽艰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作为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站在党的二十大这一历史节点上回望百年奋斗、谋划民族未来,更感受到这是历史的里程丰碑,这是未来的起航号角。
第二个百年不可逆转,且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历史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人类现代化的辉煌篇章,这一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伴随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取得更加辉煌的伟业。
然而时至今日,实现现代化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所肩负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仍然世所罕见,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及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为此,我们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对于我们要怎样奋进复兴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必由之路”,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党百年前三个时期奋斗结晶基础上的庚续和延续。在党百年奋斗前三个时期,分别完成了三项伟大历史任务、取得了三项重大成就。第一个时期完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伟大任务和重大成就。第二个时期完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伟大任务和重大成就。第三个时期完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伟大任务和重大成就。因为“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主要任务的完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这一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基于这一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为可能,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进入到第四个时期。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就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具体而言,就是从未来五年到二〇三五,再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六个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即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我们一定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踔厉奋发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知大局为大局,知责履责尽责,敢于善于斗争。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深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研究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新表现,做到辨证施治。深刻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基本规律,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严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以及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突出问题,站稳人民立场,持续强化专项整治。对照“五清”要求,坚持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强化对村级权力的制约监督,着力营造崇廉尚廉文化氛围。抓牢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铁军,不断增强推进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大英县纪委监委案管室 胡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