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努力开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崭新局面,用心用情用力答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人才工作“考卷”。(12月30日《四川组工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完成好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一“牛鼻子”,努力开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崭新局面。
解放思想,打破桎梏,持续释放人才“红利”。成就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关键,就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的“最活跃因子”。要打破思想上的“坛坛罐罐”,树立“破茧成蝶””的底气。要做“量体裁衣”的“好裁缝”,用“岗编分离”“一人一策”,给人才织一件“量身定制”的“衣裳”;要做“无米之炊”的“巧媳妇”,用“双招双引”“校地合作”“人才飞地”“归雁工程”,在欠发达地区煮一桌人才招引的“四菜一汤”;要做“识千里马”的“真伯乐”,用“揭榜挂帅”“评赛扶建”,在基层一线打造“千里马”尽情奔腾的“赛马场”。切实激发人才活力,把人才“红利”转变为发展动能。
实事求是,精准引才,持续增强人才“效能”。人才引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引才导向。紧扣新时代事业发展所需,打响人才“结构性改良战”。筑牢筑高人才“金字塔”,既要瞄准教育、医疗、安居等民生领域,做好“塔基”“塔身”人才建设;更要聚焦“卡脖子”“高精尖”等前沿技术领域,重点关注“塔尖”人才引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从“有没有”“多不多”转向“优不优”“强不强”。摒弃“大水漫灌”的引才思路,建立需求导向的“精准引才”,将招才聚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坚持以岗择人,以事择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精选”人才,从源头上做到人才和地方发展全链条匹配。
多维并进,汇聚合力,持续激发人才“活力”。人才就像种子,要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需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抓好科研院所、重大工程、产业集群等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厚植人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土壤”。个性化定制人才政策,为人才创业咨询、金融服务、项目审批给予充足“养分”。做好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工作,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安居住房等政策化作“及时雨”,滋润人才“干事心”。政府部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一名勤劳创新的“园丁”,着力做好浇水施肥、修枝除草工作,打造“群英荟萃”的人才“百草园”,通过职称制度优化、奖励机制改革等优惠政策,营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
(江油市小溪坝初级中学校 何军)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