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爆竹的产生应追溯到三代早期甚至是更远古的时代。西汉时东方朔的《神异经》中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深山中有一种像人的山鬼(魈),天性不畏人,夜里见到人点篝火露宿,就跑过去偷吃东西。有人就把竹子放到火堆中,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山鬼就被吓跑了。其实这种山鬼,或许是山里的动物,也可能是山岚瘴气,可致人疫病,古人则把它鬼神化了。因此,爆竹的燃放是为了驱鬼避邪。由此可见爆竹之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现象和价值理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先人同自然和鬼神的关系。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在《荆楚岁时记》也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不管爆竹燃放的声和光是否能够辟鬼神驱邪气,或治疾防病,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吉祥、安宁生活的向往,并将这种情感寄托在(燃放)爆竹、烟花的声光之中,于是形成了数千年的文化习俗。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当今西方文化不断渗透,逐渐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习俗和生活方式,这种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是对数千年民风民俗的尊重,更是保护、继承传统文化,恢复、提升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当然,燃放烟花爆竹又有一定的危害。放鞭炮产生不良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在放鞭炮过程中造成大面积的噪音,影响很多人的正常生活;放鞭炮对人身安全有威胁,每年在施放鞭炮中也有不少伤亡事故,造成一定损失;放鞭炮容易引起火灾等不好的方面。
你好在我们地方政府权衡利弊,划分区域进行燃放,既保住了我们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感受喜庆气氛,又能在能力范围内有效减小污染、减少安全事故。我们呼吁商家生产电子烟花爆竹,既可以达到声光效果,也可以减少危害;也呼吁广大市民严格遵守政府的烟花燃放要求,在春节来临之际,过一个平安祥和新年!
(周毅)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