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中国代表作的“同舟共济渡难关,团结合作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世界各国认真聆听中国声音,推崇中国智慧,借鉴中国方案:即加强合作,才能共享繁荣。
合作,能增进彼此了解,消除误解,避免政治上的敌视军事上的敌对。我们国家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不能谁的胳膊粗、拳头大谁说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推动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各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包容就会减少军事上的敌对,给世界多一份和平安宁,进而才会共创共享繁荣。
合作,能相通相融,促进经济全球化,避免因“脱钩”“新冷战”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甚至倒退。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出了国界,使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或者说是指世界各国均参与全面的经济合作,其中任何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动均会引起世界经济整体的变动。在国际经济活动不断深入,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的大公司几乎找不出一家企业是完全在国内生产、在国内销售的,几乎都是拥有遍及全球网点的超级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国企业进行全球信息沟通和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有合作才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造福世界。
合作,能携手并进,治理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环境问题,避免我治理你污染步调不一而给全球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指的是在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际社会各国应当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协调一致地行动,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地球本身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处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另一处的状况。所以,环境问题是无国界的。某一个国边界内的环境变化可以引起边界以外的环境变化。尽管主权国家可以宣称各自的主权管辖范围,但在生态系统规律、环境的无国界面前,任何国家都一样。这就使得世界各国对环境治理必须进行通力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艰难谈判,在巴黎最终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气候新秩序的起点,希望各国都能够按照此协议治理环境、保护生态。
“合作共赢,繁荣共享”已经是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希望在中国的倡导下,全世界携起手来面对一切困难甚至灾难,政治上增进了解,军事上减少对抗,走经济全球化之路,共同治理环境,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第二小学 詹爱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