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我国工人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很多60岁以上“还能干”的农民工被“超龄清退”后导致收入来源无保障,部分农民工陷入养老难。
就业方面。60岁以上“还能干”的农民工被“超龄清退”后,只能在家养老、从事农业或从事临时性工作,并根据公益性岗位的招聘条件,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不再聘用,导致收入锐减。养老保险参保方面。根据走访和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60岁以上农民工都只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商业保险或者理财产品少之又少。
60岁以上农民工“超龄清退”面临养老难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收入来源无保障。超龄清退前,60岁以上农民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超龄清退后,没有工资收入,导致收入来源无保障。二是养老保险水平低。当前本地区60岁以上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金额平均每月约为107元,按照当前的物价来说,养老保险水平较低,难以支付生活开支。三是子女赡养难度大。经过平时走访和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子女很少有按月支付老人赡养费等习惯,且子女在外务工就业成本高,难以承担“上有老、小有小”的家庭支出费用,子女赡养老人压力大难度大。四是个人储蓄难支撑日常生活。“超龄清退”前,农民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按照农民工的消费习惯,为防止“老无所养”的问题发生,大多数以银行储蓄为主。农民工被“超龄清退”后,缺乏主要的工资性收入来源,个人储蓄以净流出为主,个人储蓄难以支撑。
建议:
一是逐年提高社会保障力度
201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为50元,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为97元,增长幅度为94%。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4851元,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15916元,增长幅度为228%。可以看出,当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增长幅度远远小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社会保障力度还有待增强。
二是开发过渡性公益性岗位
针对很多60岁以上“还能干”的陷入养老难的农民工群体,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如对身体条件要求不是很高的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一方面可以解决“超龄清退”后农民工收入锐减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公益性岗位人员不稳定的问题。(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 廖世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