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晚会,简直是‘广告大会’里夹杂了几个节目”“主持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念广告吧”“没有广告植入的元宵晚会看着舒服”……为了迎接春节、元宵节两大传统佳节,央视、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大型晚会。记者近日浏览社交媒体发现,对于一些晚会,观众频频“吐槽”,大量存在的广告成为主要“槽点”。(2月10日《法治日报》)
众所周知,晚会成“广告大会”,不仅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而且也导致晚会的口碑下降,更会降低其社会效益,最终影响长远的经济效益。
其实,晚会成“广告大会”并非今年才被观众“吐槽”。据了解,除了晚会成了“广告大会”,一些综艺节目、影视剧也有大量“植入广告”。晚会成“广告大会”,到底为哪般?
笔者以为,晚会之所以成了“广告大会”,原因有二:其一,能解决晚会方的承办支出。从晚会方角度来说,广告多少与赞助经费直接挂钩,对于节目制作和明星邀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能为广告方做最优宣传。广告方之所以舍得投入不菲的赞助费,就是想通过晚会的明星效应达到“宣传效应”。正是能让晚会方和广告方获取“双赢”,因而,晚会成“广告大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晚会成“广告大会”,却无形之中让观众成了“受害者”,这也是其被观众“吐槽”,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晚会成“广告大会”,还需“多方规制”。
首先,法律需完善。目前来看,我国法律并未禁止或限制电视台发布广告的数量,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要针对的是广告的内容,并没有对植入广告出现的数量、时间和频次作出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就要求相关司法部门,要尽快完善立法,对晚会、综艺节目、影视剧等植入广告的内容、数量、时间和频次等进行明确的规制,让其有“标”可依,有“规”可循,规避晚会成“广告大会”。
其次,行业需自律。电视、影视等文化行业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分清主次,不忘初心,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切忌钻进“钱眼”,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而让晚会成为“广告大会”。
其三,广告需优化。电视晚会成本高,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广告赞助是经费的主要来源,适当插入广告也是合理的。但广告方也需在优化广告内容、形式,丰富节目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让优质的电视广告被观众所喜爱。切忌广告时间冗长,广告内容低俗,而让观众产生抵触情绪,最终被观众“吐槽”,甚至“唾骂”。
相信,只要通过完善法律,行业自律,优化广告等一系列规避举措,就一定能有效防范晚会成“广告大会”,从而既能保障观众顺畅观看节目,也有利于净化晚会不良风气,推动晚会朝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