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浙江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开学第一课又来了,今年的课题还是“不用秤给猪称重”!学生巧妙运用课本上的“胡克定律”,通过弹簧变形程度成功测重。(2月12日《钱江视频》)
据报道,“称猪”实验是杭州丁兰实验中学一项传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六年。往年,该校用过的方法有不少,比如模拟天平法称猪、利用沙坑测猪压强、用杠杆原理给猪称重……而今年,他们选择的是“胡克定律”称猪法。学生们经过抓猪、进笼、称重等步骤,通过弹簧变形程度来测重,最终精准测得了猪的重量。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曹冲称象”这个著名历史典故。众所周知,许多孩子自呀呀学语起,父母就以“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讲述“曹冲称象”这个典故,目的就是启发和鼓励孩子多些“奇思妙想”,多些“脑洞大开”。但很多时候,父母也好,老师也罢,对孩子“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期待和寄托,往往只停留于“故事里”,根本没想到会让孩子走进“实验里”。这也难怪很多孩子既缺乏“奇思妙想”,又难以“脑洞大开”。
相反,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年年组织学生开展“称猪”实验活动,无疑值得点赞。这不仅是一次有趣的教学实验活动,更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同时,这也是学校“好教育”的一种体现。
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称猪”实验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让学生通过“称猪”实验活动获得了好奇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称猪”实验也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条通往“奇思妙想”的科学实践之门,这对于学生而言,显然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好的“教育”。
而反观当下的很多学校,包括父母,不是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或家里看书,就是让孩子整天“泡”在题海中,这样的孩子哪有“奇思妙想”的时间和空间?哪有令人“脑洞大开”的可能?可以说,如今的孩子缺乏“奇思妙想”和“脑洞大开”,错不在孩子,错在教育。
孩子需要更多这样的“称猪”教育。期待各地各学校不妨多多借鉴和学习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称猪”好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在类似的“称猪”教育中学会探究,学会“奇思妙想”,从而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更多“好教育”。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