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国家的任何一项大政方针最后都要靠基层干部去亲自落实,基层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使命,任务繁重必然是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是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重要方式,不仅压实了责任,也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了压力向动力的转化。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压力层层加码”的现象,让处于政策执行末端的基层干部感觉“压力山大”。
一是“层层传导”异化为“层层加码”。压力传导本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贯彻下去。但是,一些地方和干部在执行决策时,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往往热衷于在最初的决策上加码加压,在推进时间上做“减法”,在工作内容上做“加法”,在责任传导上做“乘法”。如:一项工程项目原本预计实施时间是一年,但是但是为了体现“高度重视”,彰显“非凡政绩”,为了所谓的“报账率”,从上面到基层,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有了“拔苗助长”的心态,层层“克扣”时间、层层加码加压,到了基层,时间就由“充足”变成了“紧迫”。
二是“抓铁有痕”已沦为“不敢担当”。如:乡村振兴工作资料,省里有一套模板,州里有一套,县里也有一套,而且一套比一套复杂。虽然存在省里的模板较为模糊,县里的模板非常具体,但是从省级模板到县级模板,不仅数量上出现了激增的情况,而且其中的数据、逻辑、内容更为复杂,导致乡镇干部不得不“5+2”“白加黑”地填报、撰写各种材料。这些现象与其说是传导压力,不如说是在加码避责,一级压一级、一级更比一级严,让基层没有“后路”可退。如此一来,层层传导压力就在加码中变成了层层推卸责任、规避问责,表面上是“抓铁有痕”,实际上是不敢担当。
三是“层层压责”易导致“层层卸责”。一些上级部门注重安排部署却不注重指导实践,单纯制定政策或考核标准,热衷于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不考虑实际情况层层加压。而一些地方为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往往“过分解读”“自我加压”,将“不必要”的责任下移,导致“履责”变“推责”,“层层卸责,层层不负责”,落实任务沦为“认认真真搞形式”,他人的“责任状”却成了自己的“免责单”。中间环节的“变异”,导致基层不得不接到比“锅”还大的“饼”,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状、平安建设责任书、道路交通“百日攻坚”责任书、通报批评、表态发言、一票否决。其实,越是脱离实际的加码就越是容易“脱轨”出问题,问责重点也不可能盯着难以吃下“大饼”的基层,而应该是“摊饼者”。(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 廖世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