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应包括:情感观、主体观、潜能观、差异观。
情感观:
学生是人不是物,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渴望被人关注、被人重视的独立认识体和完整的生命体,不是容器、不是接收器,更不是录音机。教育是通过完整的人(教师)与人(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施者、受者的关系,没有尊卑之分,而是平等的互动的交流的感情体。
主体观: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是教育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教”的目的,也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末”,“学”是“本”。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所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最重要是体现主体作用的第一要义。
潜能观:
教师的天职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所以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科学证明:人脑有140亿个脑细胞,一般人只开发了9℅以下,90℅的潜能沉睡着有待开发。因此在教师心目中不应有“差生”、“优生”的区别,只有开发迟早、多少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人人可成才,关键在于开发。
差异观:
人是有差异的,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人长于逻辑思维,有人长于空间想象……,教育就是要发现其长,扬其所长,发现其短,避其所短即扬长避短,就是人才。使人成才的真谛就是扬长教育。
因此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出路。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内在特征,要做到因材施教,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想信人人都能成功、成才。
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作者:王彪
审核:刘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