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李勇坐在书桌前,日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落在桌面,像是为他铺上了一层回忆的金纱。下午在吴老先生家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下午,阳光正好,李勇和姜月一同拜访吴鑫敏老先生。一进屋,就瞧见吴老先生站在桌旁,正用一只铜壶烧开水。那动作,从提起铜壶放在炉火上,到水开后将开水精准地抽到茶碗里,一气呵成,满是悠然自得的风范。李勇定睛一看,这烧水铜壶黑里发亮,表面凹凸不平,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一看便知年代久远。他赶忙开口问道:“吴老师,您这铜壶,看着可有年头啦!”
吴鑫敏听到提问,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可是个古董。听上一辈人讲,这是家里唯一传下来的烧水茶壶,承载着我们家族几代人的记忆呢。”说着,吴老先生轻轻抚摸着铜壶,眼中满是深情。
“过去啊,我们都到府南河里去挑水,把水挑回来后,就放进水缸里存着,做饭、洗菜、洗衣服,啥都用这河里的水 。那时候,府南河的水可干净了,周围的居民都靠它过日子。”吴鑫敏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李勇好奇地追问:“现在呢,府南河的水还能直接用吗?”
吴鑫敏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现在成都发展得快,人越来越多,府南河的水早就不能直接饮用了。政府给我们通了自来水,方便是方便了,可我还是惦记着千百年来用的地下水。”
“我家这口井,是我爷爷那一辈,康熙年间打的。去年,我又叫打井的师傅来重新加深了300米。所以啊,现在我们做饭、烧茶用的水,既清澈又甘甜。”吴鑫敏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仿佛这口井是他最珍贵的宝贝。
李勇端起茶碗,轻抿一口,赞叹道:“哦!原来是这样。这成都三花,味道果然独特,浓香四溢,颜色深棕。可在您这儿喝到的茶水,却有一股清香的甜味,茶叶虽多,却丝毫没有苦涩的味道。”
姜月在一旁接过话茬,笑着说:“是啊!我说嘛,来老吴先生这儿,总能学到不少知识。”
吴鑫敏笑了笑,接着说:“当然啦,现在我们种花,用的也是地下水。”
李勇一脸疑惑,带着谦虚的神情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吴鑫敏神色变得有些凝重,解释道:“你骑着摩托车来我这儿的路上也看到了,现在府南河的水位偏低,河两边基本上全是各种生活垃圾。只有等来一场大雨,发大水的时候,才能把河里的垃圾彻底冲走。”
李勇点点头,接着说:“还有,现在成都人口越来越多,府南河确实需要彻底整治了。我觉得可以先从清理河道垃圾入手,再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管控。”
吴鑫敏赞同地说:“你说得对,管控污染源是关键。一些工厂偷偷排污,对河水的污染太大了。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这些工厂为了利益破坏我们的母亲河。”
姜月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还可以在河边多种些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可以多组织一些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李勇接着说:“对,宣传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府南河的污染情况都不了解,以为和自己没关系。要是大家都能意识到保护府南河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那整治起来就容易多了。”
吴鑫敏感慨地说:“是啊,府南河对我们成都人来说,意义太重大了。它见证了成都的变迁,承载着我们的回忆。我们不能让它就这么一直被污染下去。”
李勇突然想到什么,说道:“吴老师,您说这地下水好,可过度开采会不会有问题啊?”
吴鑫敏沉思片刻,说:“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家这井,祖辈们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出现啥大问题。但现在大家用水量越来越大,确实得注意合理开采。政府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规范地下水的开采。”
姜月说:“除了地下水和府南河,成都还有那么多小河流,也都需要好好保护。它们都是成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鑫敏点点头,说:“没错,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价值。我们不能只关注大的河流,而忽略了这些小的支流。只有把所有的河流都保护好,成都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好起来。”
李勇看着吴鑫敏,认真地说:“吴老师,您对这些事情了解得这么透彻,不如我们一起想办法,为府南河的整治出份力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去河边清理垃圾,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
吴鑫敏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地说:“好啊,我正有此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出一份力。能为府南河做点事,我这心里也踏实。”
姜月兴奋地拍手说:“太好了,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我回去就联系一些朋友,看看能组织多少人。”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已经洒进了屋子。李勇和姜月起身告辞,吴鑫敏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回到家中的李勇,坐在书桌前,回想着下午的讨论,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府南河的整治之路还很漫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这条母亲河恢复往日的生机与美丽。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关于府南河整治的初步计划,希望能为这场环保行动开启一个美好的开端。(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