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成都黄龙溪古镇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听到游客白佳伟的建议,李勇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一股在北京办“中国儿童迎七运盼奥运大型艺术灯会”时的情景:月上枝头,北京大型灯组场地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游客走饿了要吃小吃,这一些小吃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小吃;游客口渴了要喝水,他们最喜欢喝北京的大碗茶。
想到这里,李勇立即说,“其实,我们黄龙溪古镇离成都市区也就五十多公里的样子。可以每天举办灯会,首先让成都市市民前来观灯,从而吸引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与文旅互动!”
听到这里,仁慈看着李勇,突然问,“勇哥!你的意思是把黄龙溪老码头‘灯会’文化从新加入新元素,搞起来吗?”
“是啊!”
“我想,在黄龙溪古镇老码头设置一个彩灯龙门,让所有经过水路到黄龙溪古镇来的人感受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气息,让他们把最美好的倩影留在黄龙溪古镇!”
成都黄龙溪古镇镇江寺住持仁慈(图左)中国著名青年歌唱家周晶(图中)四川康安诺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爱胜(图右)
“让从成都坐汽车到黄龙溪古镇观光的人,走到古渡口,立马就有一种现实和历史的穿越感。”
“总之,我们要让黄龙溪古镇的文旅喷发出‘现代仿古气息’,这才是让古镇焕发青春的最好办法!”李勇的侃侃而谈,让几位游客心中大喜。
罗世友忽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掀开时露出几枚青灰色的陶片对仁慈说,“这是我在古镇的河滩上捡到的,上面的纹路像不像龙舟鳞甲?听说黄龙溪的龙舟会有上千年历史,要是能让游客亲手扎一只小龙舟,再放进锦江漂流……”他的湘音裹着茶气,在其香居茶馆弥漫开来。
“这个想法很好!也可以组织一些漂流活动,让游客从成都九眼桥坐上皮划艇,有组织的一人一艇的漂向黄龙溪古镇,在古渡口上岸。”
“当然,也可以给这一些漂流者的前十名,发放现金进行奖励!”罗世友望了一眼奔流而过的锦江水,转头对李勇和仁慈说。
“这个想法很有现实意义!”李勇听到罗世友的建议后,继续说,“你们外地游客,可以在网上给成都市委书记、市长留言,说出你们自己的心声和想法。”
“好的!等我回到长沙后,把由成都各大景点和黄龙溪古镇的感想写出来,发给四川的网络媒体,期待能够刊载出来!”
他们摆谈正欢的时候,周云往炭炉里添了块煤炭,火星子噼啪溅在灰盆里。他插话说,“前几日有个画家住在黄龙溪古镇‘江家客栈’里,每日清晨蹲在镇江寺门口画檐角。他说咱们的飞檐翘角像展翅的凤凰,如果,我们有意把这一些元素做成文旅产品,估计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他忽然停住话头,目光落在仁慈案头上的《金刚经》抄本上,感慨地说,“法师抄经的手艺,书法水平,如果能够与游客共享,那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黄龙溪古镇文旅景点哦。对吗?仁慈师傅!”
周云的问话,立即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还是李勇灵机一动打破了这个尴尬场面,“仁慈师傅,请赐给我一张‘佛’字墨宝!”
“我随喜功德一百元,行吗?”
“哈哈!好的,行!”
“过几天,我写好、裱糊好给你!”也许是仁慈随意一说,也体现出李勇在待人待物时的智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人均工资不到四十元,一百元可不是小数目。
如果这一百元放到现在,估计其价值在两千元至叁万元之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李勇的语言艺术使几位游客与镇江寺住持仁慈的对话,越发快乐和自然。
天公此时好像有意的不作美,雨势渐急,仁慈起身推开雕花窗,屋檐下的雨串成晶莹的帘幕。远处的镇江阁在烟雨中若隐若现,阁角的铜铃与茶馆的檐马遥遥和鸣。她想起去年中秋,黄龙溪古镇举办的一场划龙舟游戏。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上万人手持莲花灯沿锦江放流。灯影随波逐流,好像游客们把漫天星星揉碎在水里、江里,流向谁都不知道的远方。
“勇哥!去年中秋节放花灯,你参加了吗?”仁慈望着李勇,思索着提出这个问题。
“我参加了!划龙舟,我们双流中和镇龙舟队是第一名!”
“我还在黄龙溪古镇游船码头下水,在景区内的龙潭湖里抢到两只鸭子!”
“我记得当时参加的人很多,据说拿出来了三百多只鸭子供参加者游戏!”周云得意的说出当时盛况,从灶台走过来提起茶壶给每一个茶客加上开水。
说起黄龙溪古镇游船码头的龙潭湖水,平均不到一米。
几十年下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这也是当时设计者的聪明之处。
对于这一片湖景,李勇一见到双流区、黄龙溪古镇景区管理局的领导,他都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把黄龙溪古镇内龙潭湖装扮成为一座彩灯的海洋,游客的天堂,留住来黄龙溪旅游的游客。
这是一个后话,好像十多年前李勇的这个“彩灯”设想,至今没有得到实现……(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