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成都黄龙溪古镇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诸位可知为何古镇叫‘黄龙溪’呢?”看见几位游客没有语言,湖南长沙游客罗世友,冷不防的冒出来这一个问题。
“传说蜀汉时有条黄龙现于锦江,百姓为镇住祥瑞修了这镇江寺。其实哪有什么黄龙,分明是千年的烟火气,把这方水土煨成了活龙。”李勇接着解释,黄龙溪古镇的来历。
其实,我国所有古镇都是靠水,建立起来的。
就拿成都的几座古镇来说,哪一个不是建立在水边:成都市,沿着锦江两岸建立;圆通古镇,是沿着文井江、味江河、泊江河等河流两岸建立……
最大的原因,古代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不发达,主要靠水运。特别是用木头制作,以帆为动力的木船非常发达,运粮食、建筑材料、军队等基本上都是从水运开始。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没有三峡大坝,从重庆到武汉、上海,基本上是做游船前往,来回时间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样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描绘四川在丛山峻岭包围之中,很难被入侵的现实描写。
李勇正在同罗世友讨论黄龙溪古镇名字由来的时候,仁慈走到“其香居茶馆”博古架前,从第八层上取下一只布满裂纹的陶罐,若有所思的说,“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茶罐,去年修缮禅房时从墙里拆出来的。你们说,若让游客亲手修补这样的老物件,再刻上自己的名字,待来年重游时取走,会不会多些牵挂呢?”
“很有道理!”李勇对仁慈的建议,做出直接简单的赞成。
周云这时并没有立即回答,他又在灶头上拿起水壶给每一个来“其香居茶馆”喝茶的朋友,添上滚烫的开水。
后来又来了几位外地游客,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人。
“仁慈师傅,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其香居茶馆’里搞一个泥塑点,让喜爱提笔写‘到此一游’游客,在我们设定的十二生肖陶坯上题字和留言,我们联系几家陶瓷厂等到收集到100件后,直接送去烧制!”
“最后,将烧制好的陶瓷摆件,用快递送到游客的家里去!行吗?”周云提着开水壶,走到李勇他们面前,带着满脸自豪的表情,得意的说。
白佳伟的铅笔忽然停在纸页上,他望着仁慈手中受伤陶罐上蜿蜒的锔钉,忽然想起苏州平江路的评弹馆。那些老艺人抱着琵琶唱《声声慢》时,台下的年轻人总爱用手机录像。“或许可以做些‘时间锦囊’呢?”
“很有启发!很有道理哦!”
他忽然开口,“游客把心愿写在仿古信笺上,封入陶罐埋在寺院后的竹林里。待来年春天,镇江寺住持仁慈直接寄一封带着新茶的信笺过去,告知锦囊所有者‘锦囊’是否被春风吹开?”
“这样即增加游客对黄龙溪古镇的认知度,又可以把过往游客的心留住。仁慈师傅,这样行吗?”
罗世友听出白佳伟的玄外之音,立即拍着大腿叫好,腰间银饰撞出清脆的响声。他激动地说,“我们湖南凤凰有跳花节,年轻男女在沱江边对歌。黄龙溪的龙舟会本就热闹,若让游客穿上汉服划龙舟,办个‘锦江诗会’,再把游客即兴作的诗写在灯笼上漂走……”他的眼睛发亮,仿佛看见满江灯笼映着两岸古建筑,像极了古时《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盛景。
“说起汉服,前儿个有个姑娘穿着齐胸襦裙在廊桥拍照,被十几个大妈围着问哪儿买的。要是茶馆备些传统服饰,供游客换装品茶,再请老茶客讲讲盖碗茶的规矩,说不定比那些网红打卡点更有意思。”
周云忽然压低声音,神秘的说,“不瞒诸位,我祖上曾是‘古龙号’茶行的掌柜,若能把当年的茶马古道故事编成剧本,让游客扮成马帮、茶商,走一趟仿古的运茶路……”
“哦!很有意思!”李勇接过周云的话语,与其他两位游客一起点头表示同意。
“重新走一趟运茶古道,那不就是再走一次‘茶马古道’吗?”
“这个古道,按照古人的行进路线,应该是沿着锦江修一条5米宽的从黄龙溪古镇到成都九眼桥的石板路吧!”
“这条仿古栈道,弯弯曲曲的至少有100多公里哦!”李勇又再次提醒罗世友、白佳伟、周云和仁慈思考问题的方向。
按照现在的基建水平,这类沿着锦江边的石板路,如果全线动工,一年之内肯定能够完成。
坐在镇江寺“其香居茶馆”里讨论黄龙溪未来发展的人群中,李勇的梦境最为前卫:把黄龙溪景区内龙潭湖周边搞一座大型灯组群,湖里在搞三座大型音乐喷泉;给来黄龙溪古镇游览的游客,划定进出景区顺序,让所有景区内的商家都受益……
茶客们的讨论声音逐渐增大,雨声渐渐停息。
仁慈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素笺,蘸着新磨的徽墨写下“一期一会”四个字。
“佛家常说‘诸法因缘生’,游客与古镇的缘法,或许就藏在这一砖一瓦、一茶一盏里。”她将纸笺递给白佳伟,墨香混着窗外吹进来的草木丝味,就像这雨落后的锦江,看似无痕,却早已在天地间织就了千丝万缕的牵连。
这不是仁慈输出的一种遗憾,这是仁慈代表黄龙溪古镇“其香居茶馆”与游客、茶客的来年约定!(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