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府河,推迟婚期
李勇回忆起,有一次夜间想去试着漂流,母亲把干粮交到自己手中。母亲虽未张口说话,但李勇接过干粮的瞬间泪水已夺眶而出。倒不是漂流有多凶险,而是这样漂流的目的意义能最终得到确认吗?或者发生意外给亲人带来沉重的打击值得吗?那一夜,他躺在橡皮艇中,仰望星空,心中有些茫然。
茫然之时,李勇获悉,尧茂书在长江之源漂流了一千多公里后,于7月24日失踪,一直没有消息。最后终于确认:尧茂书豪迈地“走”了!
病床上的李勇,感到无比震撼!
1985年8月5日的《四川日报》刊登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戴善奎的文章《长歌祭壮士》,李勇一边读一边抹着热泪。当他读到最后一段时,竟忘掉了头部的疼痛,从病床上突然坐起来。文章写道:
像风一般,蜀中壮士尧茂书走完了人生道路,犹如闪电破空,倏然而逝。然而,真的猛士没有悲剧,倒是“这一闪”使我们感到一股民族锐气。中华自古不乏壮士,不乏敢涉险开拓的强悍者,近年来,一种敢作敢为的势头正在华夏新人中崛起。尧茂书是他们中拥出的浪尖人物。为理想千金一掷,终至献身,这是何其可贵的当代人品格!
之前,李勇得知尧茂书只身考察长江遇难的消息后,曾给尧茂书的妻子发了长长的唁电,唁电最后写道:“做人就应该做尧茂书这样的人!”
一不小心成了“西南灯王”
李勇的建议和行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他所在的四川齿轮厂破例准他请长假考察府河。许多年轻人也跟随他进入“府河开发青年考察队”的行列,沿河区乡镇的干部和群众热情地向他介绍情况、提出建议,这个没有任何官职的年轻人受到了他们的尊敬。
市建委的舒鸾逸主任,后来成为成都市的女性副市长,是位很赞赏李勇的“伯乐”。在舒主任的主持下,市建委于1985年12月在双流召开了一次府南河开发研讨会,这是有关府南河开发最早的一次会议。
会后,县长郭应富亲自跟李勇谈话,将他调到双流县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工作,负责旅游开发工作,策划府河开发的具体事宜。
会后,“老水手”李勇数次驾着橡皮艇,接待省、市、县的领导、专家、记者,一拨一拨地从九眼桥放漂,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开发方案。
在80年代,由于体制和资金的严重制约,许多美好的规划根本无法变成现实。重读李勇的780.5万元的开发计划,可行性如何,暂且不论;从数额上说,对于当时的双流县乃至成都市,无疑是一笔巨款。
府河开发一度被媒体炒热,撞上了资金问题这座巨大冰山,又渐渐冷却下来。李勇在四年内调动了几次工作,1989年,又借调到县府办公室,办公室让他筹办棠湖灯会。喜爱绘画、摄影、雕塑的李勇,自然而然“漂流”到另一条河-----极具文化内涵的巴蜀灯艺的长河。
灯会,在成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唐代就曾有过“繁光远缀天”的盛况。号称“巴蜀杰作”的成都彩灯不断出新,集声、形、色、光、动、新、奇、特、大于一体,熔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古朴典雅,璀璨多姿,在全国有很大的名气。进入90年代,一年一度的成都灯会,尽管门票价一涨再涨,每次观众仍在百万人次以上。
有了棠湖灯会的成功,他毅然决定“下海”去,通过办灯会挣钱,再投入府河的开发。
好动的李勇属于心灵手巧那种人。他细看了哈尔滨的冰灯,上海和广州的彩灯,再看成都灯会的灯,心中便有所领悟。在21届、22届和23届成都灯会上,他的作品《马上发财》《幸福的三毛》等荣获一等奖,使他信心大增。
抱着“以灯为媒,广交朋友,宣传四川,推出双流”的想法,李勇成立了成都市传统彩灯展出公司并担任总经理。1992年在兰州举办了“中国首届丝绸之路节大型艺术灯会",1993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儿童迎七运盼奥运大型艺术灯会”,以及广东省珠海市第三届、第四届大型艺术灯会,1994年“建国45周年北京大型艺术灯会",1995年“海南迎春大型艺术灯会",1996年“成都一中山迎春大型艺术灯会”等等。在灯艺界,李勇声名鹊起,甚至被记者们称为“西南灯王”和“鬼气灯王”。
有了府河漂流的经历,他不畏艰辛,走到哪里打拼到哪里。1993年8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记者是这样描述李勇的:
这个打着赤膊从工棚钻出来的人给人第一印象是他也许不该叫这个名字:瘦小,头发蓬乱,双目似乎是掉进了眼窝里,目光甚至显得散乱迷惘,但更多的时候给人一种清白无辜的感觉。人们叫他“西南灯王”。
四川人李勇这回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他领了六十多个人的队伍,租了好几个车皮把他的全部家当拉到北京,在日坛公园举办了“中国儿童迎七运盼奥运大型艺术灯会”。李勇说:“我来了就是胜利,一个人办灯展,别人还不敢来呢!”
李勇对笔者说,我自认为有点四川人的“鬼才”,吃辣椒的人敢想敢做,脑袋里绝没框框。他深知,彩灯所展示的是世俗文化,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但又不能每年都见“唐僧师徒”那些老掉牙的题材。
他喜欢逆向思维,打破传统,独辟蹊径。他的经典之作“踏水车的少年”塑造了两个勤劳可爱的农家孩子顶着烈日,把一泓湖水踩起层层涟漪,是一幅美妙的川西风情画;叫人捧腹大笑的大型灯组“刘姥姥和她的朋友们”把中国戏剧小说中的角色,来了个乱点鸳鸯谱:猪八戒拉着虎妞的手,王保长正和大赤包亲亲热热;“猴年舞会”则让众猴在水上跳起霹雳舞和交谊舞;“乾隆观比赛”大型灯组安放在公园湖面的大船里,乾隆爷在众人陪同下,如痴如醉地眺望,远处是一组大型的现代体操表演;“双龙戏珠”灯组,是用八万只青霉素小瓶精心排列串联,耗时数月完成的。在灯光照射下,八万只小瓶晶莹剔透,令人叹为观止。
彩灯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美工、雕塑、漆工、车工、焊工、纸扎、机械、电工、服装等多门工艺有机配合,组装,每创作一组新的彩灯都需要付出一番心血。
经费紧张的时候,他卖掉心爱的相机,将刚结婚搬进去的新房变做工场。1990年,为使“珠海市灯色观赏会”按期举行,他累得住了医院。在病床上李勇还在削制人头模型。
在珠海灯会的安装期间,他爬上二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扎灯。下面有人喊,李勇收电报!李勇问电报上说了什么?下面的人说,你爱人要生娃娃了,催你回去!这个镜头被记者捕捉到了,记者写道:这个四川人仿佛没法过一天没有灯的日子。老婆生孩子的时候他还在“天上”扎灯,真不枉被人称为“西南灯王”。
1996年,李勇在广东中山逸仙湖公园举办了“成都一中山迎春大型艺术灯会”。这次灯会规模巨大而隆重。总投资100万元,共制作了25组大、中型灯组。12个水上灯组及300盏宫灯堪称90年代灯会规模之最。
1999年,在外奔忙了六七年的李勇载誉归来,府河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天涯游子。
原来,从1994年开始,成都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建设工程,用四年的时间,彻底整治了府南河,恢复了成都“两江抱一城”的特色,市委、市政府称之为“一号工程”。提到“一号工程”,成都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几年前那一位漂流府河的年轻人李勇。
此时,成都市整治府南河工程已初见成效。从九眼桥走到望江公园,但见一只只白鹭在天空盘旋,在河中觅食,让李勇倍感兴奋。母亲河,正在恢复青春的活力。
2010年5月 四川文艺出版社发行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