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李崇军的小院里,光影摇曳。他坐在那张老旧却充满回忆的藤椅上,手中的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热气,茶香四溢。虽已64岁,从公务员岗位退休多年,但他的生活从未有过一丝清闲。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小院的宁静。李崇军放下手中的茶杯,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位成都朋友的号码。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迅速接通电话:“刘总!我这里有一款,天然无公害茶叶。”紧接着,他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家乡亲戚生产的茶叶。
四川省洪雅县,那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也是闻名遐迩的茶叶生产大县,30万亩茶田连绵起伏,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座宛如桌山般屹立的瓦屋山,海拔2800米,云雾缭绕。山上山下,茶树郁郁葱葱,它们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汲取着天地的精华。如今正值春茶上市的好时节,竹叶青每斤400元,毛峰和清明茶则是130元一斤,品质上乘,价格公道。
电话那头,刘总认真地听着李崇军的介绍,思考片刻后说道:“好的!李老师,我的公司可以定三百份包装好的‘瓦屋山’春茶。”
听到这个消息,李崇军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忙说道:“谢谢!李总!”挂断电话,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到了家乡茶农们丰收的喜悦。
还没等喜悦的心情完全平复,李崇军又拨通了成都“青玄茶坊”老板董小青的电话。“董总!下午,我有几个朋友要到你们茶坊喝茶。”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
“好啊!李老师!”董小青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笑意,“我叫大堂经理叮叮妹讲,认真接待你们!”
就在这时,李崇军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他试探性地说道:“董总,我的表弟在‘瓦屋山’是一个茶农,今年的春茶,质量很好!你可以进一点吗?”
“啊!李老师,你居然有茶农朋友。我给丁云兴说一下,下午,你去茶坊喝茶的时候,给他讲。他负责茶叶采购和进货!”董小青爽快地答应道。
“好的!谢谢,董总!”李崇军满心欢喜,对下午的茶坊之行又多了几分期待。
李崇军的人生,就像一杯醇厚的茶,越品越有滋味。曾经,他耗费心血写下100多万字的《辩证养心》,书中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据朋友介绍,这本书如今又再版8万册,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下午3点,阳光正好。“青玄茶坊”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迎来了3位做企业的老板。做建筑的钟老板,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几分岁月留下的沧桑,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自信;做餐饮的秦晴秦老板,一袭优雅的连衣裙,笑容满面,浑身散发着女性的温婉与干练;做茶叶批发的文星文老板,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对茶叶的热爱与专业。
李崇军热情地和他们一一打招呼,众人围坐在一张古朴的茶桌旁。叮叮妹熟练地为大家沏上一杯杯香茗,热气升腾,茶香弥漫在整个房间。
“李老师,听说你最近在忙着推广家乡的茶叶啊?”钟老板率先开口,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李崇军笑着点点头,说道:“是啊,家乡的茶叶品质这么好,不能埋没了。这春茶啊,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每一口都饱含着家乡的味道。”
秦晴微微皱眉,关切地问道:“推广茶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能行吗?”
李崇军眼中闪烁着光芒,自信地说:“年纪大了又怎样?这茶叶里藏着的是家乡茶农们的希望,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而且,和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交流,我也觉得自己充满了活力。”
文星放下茶杯,饶有兴趣地说:“李老师,我对茶叶也算了解,你给我详细说说你表弟家的春茶吧。”
于是,李崇军又开始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从瓦屋山的自然环境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到表弟家茶叶的种植、采摘和炒制工艺,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在茶香与对话的交织中,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斜,将整个茶坊染成了暖橙色。李崇军望着眼前的这几位朋友,心中感慨万千。退休后的生活,本可以悠闲自在,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推广家乡的茶叶。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茶农们增加收入,更是为了传承家乡的茶文化,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那来自瓦屋山的一抹清新茶香。
他深知,人生就像这一杯茶,有苦涩,也有甘甜。在岁月的沉淀中,他学会了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就像他在《辩证养心》中所写的那样,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随着天色渐暗,众人陆续告别。李崇军走出茶坊,深吸一口夜晚的清新空气,心中满是充实与满足。他知道,这一天只是他推广家乡茶叶的一个小小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毫不畏惧,因为在这茶香四溢的岁月里,他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他期待着明天,期待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家乡的茶叶,让那一抹来自瓦屋山的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黄怡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