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最先提出,把黄龙溪古镇建成四川最具影响力的文旅景点
从黄龙溪古镇回华阳的路上,车身颠簸得很厉害,扬起的尘土顺着车窗缝隙钻进来,让车里的几个人都不免皱起了眉头。李勇看着张坤塑料袋里的两条鲤鱼,开口问:“张记者,这两条鱼能够活多长时间?”
“这就好!明天晚上,我们有口福啦!”晏友根接过张坤的话继续说。
“哦呦!怎么这样抖?”坐在副驾驶上的李勇,突然大声地说。
“是啊!华阳到黄龙溪古镇的公路是土路!坑坑洼洼是常事!”晏友根眼睛紧盯着前方,认真地说。
开车的晏友根是个老华阳人,对这一带的路况再熟悉不过,可即便如此,面对这样的土路,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坐在后排的邱伟揉了揉被颠得生疼的屁股,忍不住抱怨道:“这路也太差劲了,每次来黄龙溪玩,回去都要遭一回罪。”
李勇扭过身子,看着大家说:“咱们就不能想想办法把这路修修?黄龙溪古镇这么好的资源,就因为这破路,不知道挡住了多少游客。”
张坤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若有所思地说:“勇哥这话在理,我跑了不少地方,像黄龙溪这么有底蕴的古镇可不多见,要是好好开发一下,再把交通改善改善,绝对能成为旅游胜地。”
晏友根叹了口气:“谁不想啊,可修路要钱,要规划,哪是说干就干的事儿。”
李勇目光坚定,“再难也得想办法,我觉得可以先把黄龙溪古镇建成成都乃至四川最好的古镇。第一步,得对景区进行规划,就拿这街道布局、古建筑修缮来说,得有个整体的方案。然后就是这公路,必须全部搞成柏油马路,这样游客进出方便,咱们当地人出行也舒服。”
邱伟听了,来了兴致,“勇哥,你这想法好啊!到时候古镇火了,咱们周边的生意也好做。我在华阳开的小饭馆,肯定能多招揽不少客人。”
张坤点头表示赞同,“我回去就整理整理资料,把咱们今天讨论的这些想法写成文章,在我负责的旅游板块上发一发,说不定能引起关注。”
晏友根还是有些担忧,“想法是不错,可真要实施起来,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周折。上头能不能重视,资金能不能到位,都是问题。”
李勇拍了拍晏友根的肩膀,“不试试怎么知道,咱们先把声音发出去,只要有足够的人支持,事情就有转机。”
车子在土路上继续颠簸前行,几个人的讨论却愈发热烈。他们从古镇的建筑风格,聊到旅游项目的开发,从景区的环境卫生,谈到服务设施的完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也都对黄龙溪古镇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回到华阳后,张坤便一头扎进资料整理和文章撰写中。他仔细梳理了大家的讨论内容,又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古镇开发的成功案例,精心撰写了一篇题为《黄龙溪古镇——沉睡的旅游明珠,亟待唤醒》的文章。文章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李勇提出的景区规划和公路建设的想法,还从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个月后,这篇文章在《中国旅游网》上刊载出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在成都市,乃至双流区,都引起了很大的共鸣。许多市民纷纷在网上留言,表达对黄龙溪古镇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文章中的观点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李勇和晏友根他们看到文章引发的热烈反响,既兴奋又有些忐忑。兴奋的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同,忐忑的是接下来该如何推动这些想法真正落地。
一天,李勇正在家里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做,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双流区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看到了张坤发表的文章,觉得很有价值,希望能和他们几个见面,进一步探讨黄龙溪古镇的发展规划。李勇挂了电话,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晏友根、张坤和邱伟。
几天后,在双流区文旅局的会议室里,李勇等人和文旅局的领导、专家围坐在一起。文旅局的王局长率先发言:“你们的文章我们都看了,确实为黄龙溪古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听听你们更具体的想法,也一起商量商量可行性。”
李勇清了清嗓子,把之前和大家讨论的内容又详细地阐述了一遍,还补充了一些根据网友意见和专家建议完善后的想法。晏友根也分享了自己作为当地居民对古镇的了解和期望,邱伟则从商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旅游配套服务的建议。
张坤作为记者,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案例,还承诺会持续关注黄龙溪古镇的发展,通过媒体的力量为项目推动助力。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文旅局的专家们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的地方。王局长表示,文旅局会把黄龙溪古镇的开发和公路建设纳入重点考虑项目,尽快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设计。
从文旅局出来,李勇几个人的心情格外舒畅。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也照亮了黄龙溪古镇未来的发展之路。 (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