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最先提出,把黄龙溪古镇建成四川最具影响力的文旅景点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勇等人积极配合文旅局的工作。他们陪着专业团队在黄龙溪古镇走街串巷,为古镇的规划提供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参与各种研讨会,和专家们一起探讨古镇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中国文旅著名投资专家李勇(图左)中国著名青年歌唱家董冬(图右)
晏友根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关系,帮忙协调居民的沟通工作。因为古镇开发涉及到一些居民房屋的修缮和改造,需要得到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晏友根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地向居民们解释古镇开发的意义和好处,争取他们的配合。
邱伟也没闲着,他一边继续经营东鼎着自己的小饭馆,一边根据古镇未来的旅游定位,对菜品进行调整和创新。他想着,等古镇火起来了,一定要让游客在自己的饭馆里尝到最地道的华阳美食。
张坤则不停地在各个场合宣传黄龙溪古镇的开发项目,通过媒体报道、网络推广等方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他还组织了一些网友和旅游爱好者到黄龙溪古镇进行实地体验,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公路建设的规划阶段,就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原本预计的投资因为一些原因打了折扣,这让整个项目的推进陷入了僵局。
李勇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们四处奔走,寻找解决办法。李勇和晏友根一起去找当地的企业拉赞助,向他们介绍黄龙溪古镇开发后的美好前景,希望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张坤则利用媒体资源,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黄龙溪古镇的建设,为项目筹集资金。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的行动终于得到了回应。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愿意为黄龙溪古镇的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增加了对古镇开发的投入。
资金问题解决后,公路建设终于正式启动。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黄龙溪古镇周边的宁静,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李勇他们时常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看着土路一点点变成平整的柏油马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在古镇景区的规划建设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文化保护和现代开发之间的矛盾。一些古建筑的修缮方案引发了争议,部分专家认为要完全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风貌,而一些开发团队则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勇等人组织了一场专家座谈会,邀请了文物保护专家、建筑设计师、旅游规划师等各方人士。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论证,最终达成了共识:在保护古建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现代化改造,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龙溪古镇的变化日新月异。柏油马路直通古镇景区,道路两旁种上了整齐的绿树和鲜艳的花卉。古镇内,古建筑修缮一新,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民俗文化馆等一应俱全。
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古老的码头被改造成了游船码头,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欣赏锦江两岸的美景;传统的川剧表演、民俗活动也成为了古镇的特色节目,每天都在上演。
邱伟的小饭馆生意火爆,他新推出的几道特色菜品深受游客喜爱。晏友根则利用自家的房子,开了一家民宿,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他的民宿在旅游旺季常常一房难求。
张坤依旧在关注着黄龙溪古镇的发展,他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古镇的每一个变化。他撰写的一系列关于黄龙溪古镇发展历程的报道,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古镇的变迁,也为其他地方的古镇开发提供了借鉴。
李勇看着如今热闹繁荣的黄龙溪古镇,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当初在那辆颠簸的车上讨论的场景,仿佛还在昨天。他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他们当初的一个想法,一份坚持。而黄龙溪古镇的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黄龙溪古镇一定会成为四川乃至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