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公开称,李勇为“西南灯王”
李勇站在制作灯组的工作室里,四周是各种制作到一半的灯组部件,竹条、彩绸、颜料摆放得杂乱却又充满生机。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目光落在手中那本成都杜甫草堂的介绍书籍上,封面上杜甫的画像清瘦而坚毅,仿佛正透过岁月凝视着他。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人形机器人都出现了。可回想起九十年代,我们做灯会的人形机器人,还是简单的机械传动式工艺 ,那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敲敲打打,满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
“李哥,在想啥呢?”助手小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勇回过神来,笑着说:“没啥,就是感慨一下。这次‘中国儿童迎七运盼奥运大型艺术灯会’,咱们可得搞出点名堂来,尤其是体现文化传承这一块,压力不小啊。”
小张点了点头,“是啊,李哥,你说咱们这次怎么把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通过灯组展现出来呢?”
李勇皱起眉头,沉思片刻,“我打算去西安一趟,那儿历史底蕴深厚,说不定能找到灵感。而且我还联系上了中国著名诗人万翼签,他在唐诗、宋词研究上造诣很深,我想请他当导师,帮我解读唐宋诗人,这样我们做出来的灯组才能更有文化内涵。”
几天后,李勇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程。一下火车,他就被这座古城的气息所包围,古老的城墙、热闹的街市,仿佛时光倒流。他首先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一件件文物前驻足,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件,让他对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些文物上的图案、纹饰,都可以运用到灯组设计里,还有古人的服饰、建筑风格,都是很好的素材。”李勇一边参观,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接着,他去了华清宫、骊山,感受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那段历史的兴衰荣辱。在秦始皇兵马俑,那气势恢宏的军阵让他震撼不已,“要是能把兵马俑的气势融入灯组,肯定很壮观。”
而古城墙则让他领略到了古代城市防御的智慧,高大厚实的城墙,巍峨耸立的城楼,他想象着夜晚灯光亮起,城墙上挂满彩灯的画面,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构思。
大雁塔下,李勇见到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诗人万翼签和他的助理张珂。万翼签身着一袭长衫,气质儒雅,眼神中透着睿智。
“万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指导我。”李勇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
翼签微笑着摆摆手,“别客气,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也很期待你能通过灯会,让更多人了解唐宋诗词的魅力。”
李勇拿出成都杜甫草堂的介绍书籍,指着杜甫的画像问:“万博士,请问,你觉得成都杜甫草堂里,杜甫雕像怎么那么瘦呢?”
万翼签接过书,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思考几分钟后说:“首先,我们要肯定,杜甫来到成都的时候,正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期。总的说来,中国社会所有物质生产萧条。古时候的农产品生产并没有这么发达,杜甫身体吃不饱,消瘦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他一生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精神上的压力也让他难以保持丰腴的体态。”
李勇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以前我还真没深入想过这些。那您觉得,我们用一组灯组说明‘安得广厦千万间’,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该如何体现呢?”
万翼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杜甫的这句诗,表达的是他对天下寒士的关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可以用古代杜甫的造型,搭配上电灯、电话、私家汽车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形成一种古今对比,既能体现杜甫的理想,也能展示如今社会的发展,让老百姓过上了他曾经期盼的生活。”
李勇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妙啊,万博士,这个想法太棒了!这样的灯组一定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张珂也在一旁补充道:“还可以在灯组周围设置一些小场景,比如孩子们在玩耍,大人们在聊天,展现出安居乐业的景象,更能突出杜甫的愿望已经实现。”
李勇认真地点点头,将这些想法一一记录下来。随后,他们又围绕着其他唐宋诗人的特点和作品,讨论了如何通过灯组进行呈现。
在西安的日子里,李勇白天四处参观古迹,汲取灵感,晚上则和万翼签、张珂深入探讨。每一次交流,都让他对唐宋诗词和灯会文化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到工作室后,李勇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灯组制作中。他带领着团队,按照在西安的构思,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制作杜甫灯组时,他们选用上等的竹条编制骨架,用细腻的彩绸描绘杜甫的服饰和面容,力求栩栩如生。
“大家注意,杜甫的表情一定要刻画得深沉而忧虑,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心境。”李勇在一旁指导着工匠们。
对于展现“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灯组,他们采用了现代的灯光技术,模拟出高楼大厦的灯光效果,还制作了逼真的汽车模型和现代化设施。
日子一天天过去,灯组逐渐成型。当所有灯组点亮的那一刻,整个工作室仿佛变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唐宋诗词中的场景一一呈现在眼前。
“成功了!”李勇激动地大喊,眼中闪烁着泪花。这不仅仅是一组灯组的完成,更是他对灯会文化传承的一次深刻实践。
“中国儿童迎七运盼奥运大型艺术灯会”开幕那天,现场人山人海。人们被那些美轮美奂的灯组所吸引,尤其是杜甫灯组和“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灯组,更是成为了焦点。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古代造型的杜甫和现代化的生活场景,听着家长和讲解员讲述着杜甫的故事和诗词的内涵。
“爸爸,杜甫为什么要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呀?”一个小女孩拉着父亲的手问道。
父亲笑着回答:“因为杜甫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有房子住,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你看现在,我们不就过上这样的生活了吗?”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充满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佩。(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